69 第18话:洞(1) (第3/3页)
鼓励,继续说下去:“水仙和书斋里纸墨的味道合在一起,那才好闻呢,我小时候爷爷的书斋里就是那个味道!说起供水仙的钵盆,这些年都用青花瓷,花根铺的石子儿讲究些的用雨花石。其实,旧年里,起码民国和清代的官宦人家,都是以松花江底的石子儿为上乘的,还有那钵盆,旧时都是用天青或梅子青的青瓷盆。我看那万俟就是个懂行的,去年她送我的那一盆漳州水仙,就是用的梅子青钵盆。”
“万俟的确是个讲究人。”康隆赞同,他突然觉得自己和万俟昭、冯太太住在同一屋檐下,实在是很幸运的。
冯太太继续道:“说起花局子,还真是有年头了,全水杉市恐怕也就剩下这一家老字号了,老板坚守老规矩,人却也活泛,留住了好多客人……”
“对,老板的确很会做生意。”康隆点头赞同,“而且……您知道么,水杉市最大的花卉市场居然也是这位老板开的。”
“哦?这倒是第一次听说!看来老板是个有远见的。”
“我今天去花局子订花,报上您的名字,店家说是老主顾了,说取花时按老规矩赠一对香橼,暗合了买卖有缘,据说今年是花局子的二百年店庆,届时还会送一对梅瓶留作纪念。”康隆道。
“真是慷慨!”冯太太不由地感叹,“我还年轻些,其他那些坚持着春节这些案头清供的,多是些上年纪的老文化人,他们恐怕腿脚早已不灵便,从花局子订花买花这些事儿恐怕就由孙子辈儿的跑腿来办了,店里的清雅气象再加上老板的生意手段,总能吸引住几个年轻人,或许就此能留住些年轻客人。”
康隆极其赞同:“我起码就被留住了!有些规矩啊行头啊以后得向您多请教了。”
冯太太反倒不好意思了:“请教可不敢当……”一时又看了看康隆敞着的男士丝巾,“这条柿蒂纹儿的围巾我看就很不错。”
“哦,董先生也称赞过这条围巾。”康隆不禁有些得意。
冯太太的脸微微红了一下,就听见燕彤打开门进来,戴着棉帽子棉手套:“去绿波廊定了春节的酒菜和点心!去采芝斋定了糖果甜品!”看了看沙发上的二人,喊道:“给我满上一大杯!”甩了棉靴子,踏上拖鞋跑过来。
冯太太与康隆相视一笑,拿一只大玻璃杯给她倒上,一小壶茶只倒了多半杯,就见燕彤噗通把自己甩到沙发上,边喘气儿边解着粗线手织大围巾:“绿波廊简直把人馋疯了,那松鼠桂鱼,那生爆鳝背!口水流不完了!就是太贵,一年吃一次也就得了!老冯,为了这个,我今年春节坚决在公寓过了!”咕咚咚喝着热茶,突然想起什么,含着茶水咕嘟嘟着说:“……泡吗?”
“什么泡?”冯太太早已习惯了燕彤这幅样子,耐着性子笑问她。
“你买炮吗?”
“什么炮?”
“就是花炮!放的!二踢脚!满地红!”
康隆道:“就是爆竹!北方都叫炮的。”
冯太太说:“哦,我知道,就是突然那么一说‘买炮吗’,没反应过来。”她瞅瞅燕彤:“你要放你就买,我是没打算买,买一些灯笼倒是应该的。”
燕彤却突然地兴奋无比:“太好了!!康隆,你过年也别走了啊!咱们到时候去木棉广场跟那群老小子飚炮去!!!”
“飚炮?”康隆一时也不解。
“就是比赛放炮!看谁的炮厉害!”
“你还用飚炮,你的嗓子比二踢脚还飚呢!”康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