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中小村 (第3/3页)
就拿搭建高台来说,只要有娃儿能帮忙搭上两手,曹先生便会在之后多说几个段子。
楚狂现时的处境也很微妙,自从出师以后,村里的长辈便都主动和他同辈相交,以证明他在村中有一席之地。例如老猎人以前叫他小崽子,出师后便改口唤他作狂哥儿,而村里的那些小娃们,更是见证了楚狂这位哥哥从玩伴到长辈的转变过程,心中都是极其崇拜的,这样一来楚狂可谓左右逢缘,小日子过的相当得瑟。
楚狂来了茶馆,原本场面有些混乱的娃儿们立刻有了主心骨,楚狂也不跟他们客气,吆喝着小娃们布置看台,俨然一副带头大哥的模样。
小雨越下越大,茶馆中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小娃们端茶倒水后,都老老实实地站到了最边缘,倒是楚狂被几位长辈招呼,留在了堂内坐下。
曹先生见人来的差不多了,便上了高台。
他先起身拱了拱手,接着惊堂木一响,全场寂静无声。
桌上早已摆好了一架古琴,曹先生正襟危坐在前,闭目微思。
稍许,曹先生左手控弦,右手轻抚,试了几音。
松沉而旷远的音韵回荡在茶馆之中,众人不由自主地闭上眼帘,只是几声,却已将人的思绪摄入那远古的苍凉。
琴音流畅婉转、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辗转多变。
透过清澈的琴音,仿若看到自己的生平,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少年时意气风发,仿若听到了虫鸣鸟语,看见了水光云景,又仿若在自己情绪低落时,有人在耳边低声慰藉。
琴音再转,凄厉而急促的音色充斥了整个耳膜。
祥和的意境徒然破碎,灾难来临,慌乱的人们四散奔逃。
离情别绪,雨恨云愁,生死相隔,痛苦不已,揪心至极。
音渐浑厚渐至轻吟委婉,那些逆境中的人们开始坚强,劫难终究熬了过去,留下的人欣喜若狂,还有着淡淡的悲伤。
至此,琴音已临尾声,低缓悠远、最终缥缈入无。
这种身临其境的心灵冲击,就连未经人事的小娃儿们也无能幸免,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
琴音止过半饷,这时候滂沱的雨声才缓缓入耳,渐趋雷鸣一般。
又过了片刻,听曲的人们才一一回过神来,面面相觑之下,发现身边人和自己都已哭花了脸。
长者们一面赞叹着曹先生的琴艺,一边纷纷辞退。
等到曹先生将要离去的最后一人送出茶馆,孩子们一声欢叫,纷纷从后排抢到前排占座,楚狂当仁不让的抢到了最前排正中的位置。
“狂哥哥,你都是大人了,为什么还要抢我们的位置?”
旁边的小娃一脸不解地问道。
楚狂眼睛一横,叫道,
“我乐意,你不服啊?”
小娃儿吓得将头埋进自己怀里,活脱脱一只受惊的鸵鸟。
楚狂虽然已不是当初的孩子王,余威犹存不是。
不过楚狂一看曹先生,又觉得有些失礼,把小可馨往腿上一抱,得意洋洋地说道,
“再说了,咱可是小可馨的御用坐椅,是不是?”
巫可馨连忙点头,小脸儿笑的跟含了蜜糖一般甜美。
曹先生走了过来,笑咪咪地道。
“你们的狂哥哥喜欢跟你们一起听曹爷爷讲段子,只是因为他还童心未泯呢,不要看他凶,看他有诸多理由,他只是怕你们羞他脸呢!”
曹先生话一落音,周围的小娃一个个都笑得前赴后继,闹的楚狂也脸红不语。
此时的曹先生仙人风范尽去,就仿佛一普通老农回到家中,他踮脚去取了惊堂木,又回头问道
“上回说到哪啦?”
“武松要上景阳冈”,“三碗不过岗!”“山上有大虫”孩子们纷纷应道。
曹先生双手一撑,坐上高台边缘。
紧接着又将袖子往上一捋,惊堂木一拍,眼神一亮。
“好,今天就跟你们讲讲那段——武松打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