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章 (第3/3页)

线的优点是路程短,兵贵神速,只要我们决心大,突出奇兵,一天便直达铜陵地区,连夜就可以过江,谁敢说这不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呢”与会者立刻都紧张起来,他们通过叶挺眼里那股怒火,感到整个会议室都升腾起一种干辣辣的灼热。

    沉默。一种充满爆炸性的使人局促不安的沉默。似乎项英感到自己失礼了,干咳了两声,立刻挽回紧张局面地说:“叶军长主张的第二条北移路线,也不失为一种意见。不过,大家集思广益嘛,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路线可供选择参谋处不是准备了几个方案吗你们谈谈。”这样一来,项英既安抚了叶挺,又巧妙地把叶挺主张的第二条北移路线否定了。

    叶挺听完项英的话,觉得心里轰地一声爆炸,烈焰燃烧着他的自尊,也燃烧着新四军皖南将士的生命呀当参谋处汇报完还有第三条北移路线,即由云岭往南绕道茂林,经三溪镇、桥头埠,沿天目山脚至宁国、郎溪至溧阳,而后待机北渡这条北移路线,出皖南,经皖东,人苏南,整整向东南方向绕了一个半圆形的大弧。

    这第三条北移路线,是与项英迟迟不愿到江北一拍即合。且不讲项英从骨子里就热恋固守皖南和远征苏、浙、闽,去打游击,就是从1940年11月中央宣布成立华中指挥部,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前总指挥,任政治委员,并且决定将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成立华中局,由任新成立的华中局书记,原东南局书记项英回延安听候调遣,项英也会如梗在喉。

    项英在江南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功勋卓著,这三年又在皖南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并缔造了新四军。

    如果新四军军部一步到达苏北,这样就会是叶挺到江北去接权,而项英到江北却是去交权,他的心态能平衡吗所以,尽管这第三条北移路线非常生疏,又是冒险孤军深入到国民党部队的防区,并且还违背了蒋介石

    “不得向南”的指令,加之茂林一带山丘密布,路陡林深,还有顽军层层布防,项英还是决定选择了这条北移路线。

    “叶军长,参加军分会的同志没意见,我看就这样定了吧”项英名义上是带有征求叶挺意见的意思,实际上是向叶挺宣布军分会的决定。

    “嘎巴”一声,叶挺手里的一支笔折断了。叶挺觉得是自己的心发出了断裂声。

    他直挺挺地坐着,面部阴得失去了反差。他一言未发。与会者谁也没看叶挺的脸,谁都怕看他的脸,仿佛他的脸是一颗重磅炸弹,顷刻间便硝烟弥漫,弹片横飞。

    他们知道,叶挺要是发起火来可是雷霆万钧一般呵然而,叶挺却既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拂袖而去,而是半晌没有动身。

    这需要多么大的克制力啊他们今天看到的已不是过去愤然离开新四军的叶挺了,他们今天看到的是集刚正坚毅与恢弘气度于一身的叶挺了。

    既然北移路线已经决定,叶挺便积极参加将皖南新四军九千余人编成三个纵队的工作。

    第一纵队为左路纵队,辖老一团、新一团,约三千人。由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指挥,由云岭通过球岭,向榔桥地区前进。

    第二纵队为中央纵队,辖老三团、新三团。共二千余人。由司令员周桂生和政委黄火星指挥。

    由云岭进入茂林以北,经高坦、丕岭向星潭前进。军直属队和教导总队跟随二纵出发。

    第三纵队为右路纵队,辖五团和军特务团共二千多人,由司令员张正坤和政委胡荣指挥,出茂林经铜山、樵山和大麻岭,佯攻黄山,声东击西,掩护我主力部队调头向东,挺进苏南。

    这种共分三路的做法,叶挺本来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兵力太分散,不利于集中主要战斗部队形成尖刀,突破一点,直插苏南。

    可是,他又感到,既然北移路线项英已经断然决定了,这种路线本来就体现了项英固守江南进而打游击的思想,而兵分三路,则完全是体现项英打游击的派生物和具体体现,再反对项英也是不会改变他的

    “既定方针”的。现在的叶挺之于项英,委实有点

    “秀才遇到兵”的感觉,不

    “委曲求全”又怎么办呢如果在这种事关近万名新四军将士生命安危的时刻两个指挥员闹分裂,只能是

    “亲者痛,仇者快”,使革命利益受损,顾祝同过去不是曾挑拨叶挺与项英的关系吗可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叶挺和项英率领部队于1941年1月4日晚由云岭出发,这已经超过蒋介石规定的1940年12月底之前的日期4天了。

    由于连日降雨,道路泥泞,山洪暴发,青弋江河水暴涨,凶猛的洪峰几次将工兵连架设的浮桥冲断,迫使不少官兵在齐胸深冰冷的急流中涉水过河。

    从云岭经章渡至茂林,短短四十华里,在凄风苦雨中艰难地跋涉了一夜,结果还有不少战士掉队。

    由于部队过于疲惫,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一日。结果,于7日晚全军方继续开动。

    就在第二纵队由茂林进入海拔八百多米的丕岭时,全军已经陷入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和第四十师的重重包围之中。

    7日凌晨4时,担任前卫任务的第二纵队老三团第三营刚刚靠近丕岭的纸棚村,便与迎头拦截的国民党第四十师前哨部队发生了激战,从而揭开了皖南事变的序幕。

    接下来,是各个纵队开始了浴血大突围。叶挺和项英所在的第二纵队的老三团和新三团打得十分勇猛,但由于敌四十师装备异常精良,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以机枪和火炮编织成密不透风的火网,我军损失惨重。

    当项英听到参谋处的报告,目瞪口呆,发紫的厚嘴唇不知是冻的还是吓的,连连抖动着,半晌说不出话来。

    叶挺见状,鄙夷地横了项英一眼,策马向前,冒着炮火来到我军前沿阵地。

    他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敌军阵地,见敌四十师不愧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各个连、排、营一律是现代化装备,不禁怒不可遏地冲着敌军大声斥骂:“你蒋介石明明保证对我军北移给予沿途保护,你顾祝同又以人格担保我军北移的安全,你们为什么信口雌黄、出尔反尔你们口口声声宣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可你们把装备这么精良的部队不用于打日寇,却用来打新四军,你们这样做要成为千古罪人,民族败类”叶挺愤怒而痛苦地咆哮着。

    他也知道冲着敌军阵地和高山密林呼喊,丝毫没有价值,但他还是要喊,好像失去理智似的...(天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