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球星的作用 (第2/3页)
题很大,否则就真的是个怪物了。4号队员对眼前的顾潇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不过他如果知道顾潇今年才17岁,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实战机会来理解战术,和球队磨合,而他的身体素质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时,不知道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后卫会怎么想。
顾潇在最后的5分钟里,砍下15分2个助攻,并带领中国队打出一波25:5的高潮,不过由于之前落后太多,最后还是以10分之差落败。班克斯很不高兴,不过陈群却隐隐有一丝笑意。
赛后双方队员照惯例击掌相互勉励,在这打招呼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对方的态度,荷兰队的队员们对顾潇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勾肩、搭背、拥抱,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顾潇表示着友好,热情洋溢的与他交谈,虽然顾潇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对中国队的其他一些球员,特别是边缘球员,一般就是面无表情的拍拍手甚至只是用眼神打个招呼。
这些待遇的不同,明显的表现出了欧洲人的心态,他们只愿意与强者为友,要得到他们的尊重,没有没的路可走,惟有实力而已。
在回到酒店后,班克斯马上开了一个总结会,这个会几乎成了他发泄愤怒的地方,被籍籍无名的荷兰队击败,明天消息和现场比赛的录象就将传回国内,舆论的压力和球迷的不满将接踵而至,篮协那边也不好交代。麻烦事一大堆,班克斯现在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以前绝没有想到,执教中国队会这么麻烦,要是早知道的话,估计谈合同的时候会将年薪要求翻一倍,在中国当教练绝对是件死脑细胞的营生。
会后,陈群偷偷将顾潇叫进了他的房间,他告诉了顾潇班克斯这一阵冷落他的真相。
原来,在北京集训的时候,班克斯就老是感觉顾潇的特点跟他的要求合不上拍,但他是个严谨而古板的学院派教练,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顾潇的打法。但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而陈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怕顾潇让班克斯这么练下去,不但达不到班克斯的要求,还很可能把自己的风格练没了,最后落得个四不象。所以他找班克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讨。
但班克斯是“恺撒”,至少他自己是认同了欧洲篮球界对他的这一称号的。这就代表了他从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何况是执教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他自认为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别人来说三道四。所以,他与陈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不欢而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