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L3(上) (第2/3页)
在二十二世纪,第一次太空建设高潮——也就是被上合民众称之为“第一次太空******”的年代里,位于L1和L2的太空卫星群是第一批被建造出来的。
但是,L1和L2的引力平衡是所谓的“******”,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人造物体的总量必须对于月球和地球来说属于“忽略不计”的那种规模。虽然人类的工程总量想达到那个规模还得好好的再折腾上几百年,但是未雨绸缪这种事情,是个正常人就会考虑。而L4和L5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是一个稳定的静态引力平衡点,这里,是建设大型卫星群的理想场所。
而既没有资源,也不是稳定平衡点的L3自然要靠边站。
这个局面在十多年前——确切的说是十五年零七个月之前。北约的一次大分裂让这个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地方再次被重视起来。在人类还没有迈出母星的时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仅仅是看起来铁板一块。2038年后,中国开始扩散可控核聚变技术,同时开始推动全球氦三燃料配额制度。坐拥唯一一座质量加速器同时是世界上头号工业国的中国完全有这个能力推动这项制度。毕竟在陆基强激光武器和六个重型航空母舰战斗群外加一座海上浮动基地的护卫下,除非用核武器,谁也别想动海南岛一根汗毛。而在这个制度下,德法意等欧洲工业国家同美国人的隔阂更加深刻了。而这种隔阂造成的内部矛盾,在北约改组成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联合体的第一天就存在着。在后面的三百多年内,这种矛盾不停的发酵,转移,联合。到最后,竟然发展成了新兴太空工业联合体同地面工农业联合体矛盾。谁才是北约这个巨大的集团的主宰力量,这种诡异的理由竟然让双方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而在二十三世纪的头三个十年里的第二次太空******,也就是L5定居高潮中,完全自给自足式的第二代太空城市更加剧了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