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记者上门和第一桶金 (第3/3页)
能。
事情能不能成,就看这个镇长是怎么考虑的了。
如果镇长真的是个明白人,一定不会放弃这个用公家的钱来扶持姜梨的这个计划,合则两利,何乐而不为。
怎么考量就看镇长的了,姜梨要做的,只有等。
这一等,又是一个月的时间,镇长那里迟迟没有来信,倒是种植区终于迎来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
三百亩的秋白菜已经棵棵饱满,到了收获的时候。
为此,姜梨特地联系了一下刘诗雨,既然是合作关系,那自然要有分工,自己负责种,销售问题自然就要靠她了。
尽管刘诗雨家里是搞房产的,但门路多的很,区区这点儿农副产品,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儿。
只要是她家老爷子一句话,就会有无数的收购者正想上门,就算是他的白菜全都是次品也不例外。
姜梨田里的白菜自然不是次品,反而是难得的上等货,没有农药,没有化肥,而且长相极其标准受看。
若不是数量上少了许多,他的白菜田做出口都完全没有问题。
数量少自然也有数量少的优势,正如那句话所说的:物以稀为贵。
姜梨的这点儿蔬菜一下来,顿时成了争相采购的重头戏,就连下一茬的合约都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赚到了第一桶金,姜梨非但没有过多兴奋,反而是有些后悔,若是这些白菜换成人参的话,那价值岂不是要翻上几番?
到了现在,姜梨的心里就和明镜似的,要想富,那就走险招,而在别人眼里的险招,在他这里却不成立。
推掉了预定的合同,姜梨寻思着是时候去搞一些高危产业了。
打电话约了一下刘诗雨,一方面是庆祝一下有了第一笔收入,另一方面就是想通过她找一些合作方。
不得不说,刘诗雨还是有些人脉的,这和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既然她有门路,那姜梨索性就不管那些了,自己不要过程,只看结果。
对于姜梨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刘诗雨也只能是冷哼两声,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