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载誉回朝 (第2/3页)
作的爱慕之态,换上了她驾轻就熟的端庄大方,似乎也是因为知道钱惟昱就要走了,这时候想下手色诱拉拢也来不及了,不如先留个好印象。
闲言休絮,钱惟昱和送行的人客套完之后,出得平安京,便让手下人分作两路。一路人以蒋氏商会的商团为主,直接西去摄津兵库町,从那里搜集完采办的货物之后,沿着濑户内海的播磨、备前、伊予、周防、长门诸国一路前去博多津集合。
而另一路则由钱惟昱的卫队为主,由钱惟昱亲自带领,沿着若狭国琵琶湖沿岸的路线去往宫津町,随后从宫津驾着水师的数艘战船、沿着山阴的日本海沿岸南下,一边巡查钱惟昱新得到的“生野山”、“隐岐岛”、“石见山”等领地的建设情况。
虽然距离钱惟昱得到这些封地的时间还不长,不过一路行去,钱惟昱对于他麾下的商会办事的效率还是颇为满意的。
至少在经过生野山和石见山的时候,钱惟昱已经可以看到,原本这些荒山以北的日本海沿岸几乎都是荒凉、毫无商旅往来的。如今,至少他麾下的商会已经在那些地方就近寻找了一些合适的海湾粗略建起了泊位和码头,还在那些新建的港町看到了约摸可以容纳数百户人家的木石建筑。
按照这个建设进度,今年这个冬天,港口和镇町、以及基本的道路和供水蓄水设施就能完成,来年开春之后,就可以进行进山勘察的活儿了。钱惟昱大致估算了一下,为了在这些荒凉之地先建起港和町,大致生野山、石见山、隐岐岛、佐渡岛四处今年每处需要投入五万贯的前期投资。来年一年起码还有每处十几万贯花销。如此算来,在未来这些金银山开始运转产出金银铜矿之前,砸进去的前期投资起码也有七八十万贯上下了。
也幸好钱惟昱如今有平湖的百顷盐田的死利钱收益,以及蒋正明帮他打理经营的私人海商船队,这才让他不必动用苏秀明台四州的税赋去补贴这些海外蛮夷之地的前期开发,而且还能小有结余采办些私货。
如果换一家不够财大气粗的人来建设这块地盘的话,哪怕对方是十国当中那些小国的君主,只怕倾国之力而来也只能是把这些金银山一座座分批慢慢吃下,前面的有产出之后养后面的,要想像钱惟昱这样并行开工那是绝对吃不消的。
……
九月十日前后,钱惟昱的战船和从濑户内海而来的商船队终于在博多津会合了,歇息了一日重新补足些物资、把九州商人提前在町座里备好的期货交割了、换回国司担保的契书。钱惟昱的船队就合兵一处,满载着五十船货物回国了。
经过在日本两个多月的消化,出发时候带的丝绸茶叶、瓷器书籍自然是全部卖脱销了;回程时候船上运载了三千柄质地中上的长刃倭刀——单这一笔的开支,就高达十五万贯,每柄刀在日本采购的成本均价达到了五十贯。在中原的话,这一把刀的钱就够武装一个身着明光铠的武士一身装备的钱了。不过钱惟昱如今还算有些余钱,自然是希望将来把自己“一万士官计划”中的精锐战士全部分批配上好刀。
除了倭刀之外,还有一桩从分量上来说最为沉重的货物、占了整个船队货运运能的一半多,那就是大约两百万斤的粗铜锭。这些铜锭没有经过严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