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风云再起 (第2/3页)
版的和散票在价格还有区别,收购的量一大,光是算账就累得头晕眼花。而且还不容易保存,每一版都是几大张纸,摞在一起弄不好就会压伤了票面。小型张就不同了,一盒一百枚,整盒的外面都有邮票出厂时盖的章,收购的时候如果是没开过封的,连数都不用数,票面也比版票小得多,一般只有巴掌大的一枚。
可《秦始皇陵铜车马》这个品种,赵启明不看好。1989年之后几年里发行的小型张,只是面值就比过去高了一倍,原先面值最多3块,一般是2块钱,可打那年之后全是5块钱以上。
不仅如此,发行量也翻了近一倍,都在1000万以上,少说也有900多万。别的不说,光看面值就不值得炒,基价高了点,影响最终的利润,5块钱面值翻到8倍已经是40块一枚了,新票、量大、面值高,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有多大前景。
赵启明翻着价目表里近几年发行的小型张,前几年发行的价位都比较高了,从1985年到1990年,按发行年份排下来,一共是12枚,依次为:《梅花》2元、《熊猫》3元、《白鹤》2元、《木兰花》2元、《壁画》第一组2元、《曾侯乙编钟》3元、《水浒》第一组2元、《兰花》2元、《三国演义》第一组2元、《马王堆帛画》5元、《杭州西湖》5元、《秦始皇陵铜车马》5元。
把这12枚小型张包括它们的发行量一一列在纸上,赵启明和李胖子又确定了一下每枚目前的市场价,记在上面。
后面三枚5元面值的不在考虑之列,前几枚里,《梅花》的市价已经是60块左右,基价如此之高,就自己这几个人的这点资金,想也别想;《熊猫》作为国宝,发行的量太大,炒起来估计没多少跟着煽风点火的人,少了那帮跟风的家伙凑热闹,价钱就别想上到高位;
《壁画》、《水浒》、《三国》这三枚都是按组发行的,有后续的第二、第三组撑腰,这三枚作为第一组的小型张,价位全跳上了50块以上,也是不能碰。
最后还剩下《白鹤》、《木兰花》、《编钟》、《兰花》四枚,市价都在15块钱左右,《白鹤》最低,市场价10块。
赵启明把其它的用笔全划掉,抬头向李胖子问道:“胖叔,你觉得这四枚咱们挑哪个玩?”
坐在旁边的李胖子一直在看赵启明手里的笔,每划掉一枚,他的脑子里跟着赵启明的思路在转,最终筛选出的这四枚,李胖子也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