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身后 (第2/3页)
帝居然会在宫廷命人唱奏这种东西,很让人有点纠结。
同一男女生唱作舞蹈的居然是一个熟人,公孙大娘的真传弟子——剑川李十二娘,当初做堂下剑器舞,英凛勃的少女,也似乎长开了,虽然做男装打扮,但是难掩婀娜毕张的身段。
一曲唱罢,他们也注意到了拱手俯站到一边的我,正准备聆听老皇帝的训示,没想先开口的却是杨太真。
“终于让阿蛮给熬到了。。”
她春冰冻融俨然一笑,却又板起脸来
“你这个匈奴未灭何以成家,倒是把我家阿蛮,给坑苦了。。”
“阿月身为天子最亲贵的公主,没名没分的跟了你多少年。。写几歌子词曲,就能了账”
“什么只问新人笑,不闻旧人苦,还不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听说你还打算赖在外头,继续把事情拖下去。。”
“。。。。。”
我只能苦笑的捏着鼻子,唯唯诺诺,被她边说边训的没有一点脾气,心道这位怎么这么卦起来,难道是到了更年期的年龄。
“娘娘训示的是。。”
高力士出来解围
“跟在膝下多年。。终要出阁了,请多体谅心情一二”
我只剩下点头的份,既然在座都是曲乐大家,我也应景唱和了几,据说来自青唐和吐蕃之地,只要会吼,就能唱的所谓“民风”。
然后一堆徒子徒孙一大堆的业界大拿,不停的叹息和恭维,什么叫业有专攻在我这里不适用,就算是在行军打战也能不停的创作(剽窃)出词曲诗歌来,然后传唱一时。
当然只有我剽窃后人的份,没有这个时代人敢剽窃我的份。有了一定权势和地位后,维护知识产权神圣所有权实在太轻易了。
喧嚣过后,籍口要填词新曲,纷纷暂时告退。
“阿环,日后就托付你家了。。”
眯着眼睛笑的老皇帝突然开口道
“臣不敢当。。”
我大吃一惊差点从墩子上滚下去,同时汗流浃背,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不敢当。。”
老皇帝有些僵直的在羯鼓上顿了顿手,看得我有些背后毛。。
“只是让你扫洒清静之所,寄教府上奉养晚年都不敢么。。”
“寡人已经年高,随时可能驾去,朕一生功过荣辱起伏无数,得儿孙起复,现今国鼎兴,起码可以安然面见列祖列宗,”
“只是心有挂念颇多割舍不下,阿环时日尚多,当世却已孑然无亲,身后又不想她孤守庵堂,无趣郁终,。。”
“你家两位大房,都是她早年最亲好的,形同女儿贷在身边的。。起码寡人百年之后,还可以有人聊慰膝下,不致了生无趣。。”
难得一口气念叨完这么多话,老皇帝在高力士搀扶下,揉揉胸腹,喝了口濡气的散子茶。
“臣定事如嫡母。。务使无虑”
我赶忙躬身下礼口应着,心却不乏腹诽,我家都成你们李唐皇家的什么什么了,早年又做保姆又做老师,是不是还要兼职食堂,现在倒好,直接升格为养老院了。
却不由想起她和曾经所谓的养子安禄山,演绎出来的诸如“塞上酥”“禄山之爪”等无数绯闻野史传说,好,这些轮到我头上了。
“你对修仙之道怎么看。。”
缓过气的老皇帝,突然又问起另一个话题
“臣以为。。”
我斟酌了下词语道
“神仙之道太过渺然,穷尽一生也未必得其果呼,况且就算传说神仙,也非凡世一般脱,也要香火供养的纷争。。不然也不会留下那么多典故。”
“这些丹药金石不过是外物。。长生之道还是心态和居体的根本”
我忍不住画蛇添足道
“恳请陛下慎戒。。。”
老皇帝笑了笑,却是不可知否,言他顾道
“李青莲现在在你门下行事,”
“正是,他正在西域宣扬我大唐风物教化。。”
我回答道
“替朕传个话,很久没见了,有空回来就来宫里叙叙话。。”
“是。。“
“谪仙人啊。。”
待众人左右都退下后,老皇帝从袖袋里拿出一样东西,沉坐了许久,才叹息了一声,这据说是长安景教法主献上的圣物,据说某个炽天使降临土展示神迹所留下的。
呼唤起高力士来。
“阿翁。。”
“这么多年了。。”
“还是没人能找到任何踪迹么。。”
“不要再找了。。。”
。。。。。。。。。。。。
我回程的车驾,被一个披头散的女人给拦住了,严格说这故意当街拦车,可以视同冒犯上官,视官阶杖刑或是当场格毙的,后世电视剧里那些拦轿告状,大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yy。
不过她还好拿了一面我家出去的镶银铁牌,这才被带了过来。
“枢府此番回来,可谓阿祁后事呼。。”
女人一开口就道
我想了半天才想起,她叫栖霞,是我前小弟李祈暗恋的王府女官,为了她赎身的问题,没少借助我的由头,大动干戈把平康北里最繁华的地段拆了半条街。
她眼巴巴的跑来拦路求助,却是我的前小弟兼跟班,李祁被京兆府抓进去了,理由是私存毁禁之书,情同谋逆。
唐代出版相对别朝要宽松的多,主要以禁妖书妖言、阴阳历法、史记国史为其主要特点,神话志异传奇什么的大行其道。
不久之后,我就坐在京兆府复审的内堂上,看着一干脑门冒汗的官吏,将一大叠相关案卷搬出来。
京兆府管领万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栎阳、高陵二十二县,其以长安城的长安万年两县最为尊品,由于京兆府什么都管,却没有自己的大狱,而是直接使用长安、晚年两县的牢狱。
京兆尹萧华奉命去洛阳述职了,主事的是左右两名少尹,其一名少尹郑全乃是郑元和的族弟告病在家,另一名少尹李岑被我堵个正着。
“不用再查了。。”
我看了一眼案卷丢到一边去
“这些书稿时我写的。。”
被卫士挡在堂下的,是一堆大眼瞪小眼的囧然表情。
“乃是我放在他那里的。。准备刊印。。”
“他是青禁卫的总队长。。。”
“听不明白么。。。”
“要不要我去叫御史台来给你详解一下唐律疏议。。是怎么处置办案规程不肃的。。”
“你想办一个不畏权势的铁案,就赶紧去御史台写申状。。”
“我一刻钟几十万上下,没空陪你玩。。。”
“对了,从现在,枢密院要进行滤囚理狱。。”
“不明白么,我怀疑收押的囚徒,有敌国的奸细藏身。。”
“你们也做好移交书的打算把。。”
“又不明白么,根据大唐机密防要律令,你们接触了涉及军国的重要件,衙所有可能经手过目的人,必须接受卫尉寺宪军和兵科房的联合审查。。以防泄露国家机要。。”
“不要想连夜潜逃,那会比死还难受的事情。。。除非你想人间蒸,全家去海岛上种椰子。。”
“什么,衙门没法运作了,那就叫京兆府调遣点人过来顶替。。萧(华)子严等这个机会不是很久了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