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篇 第二百六十章 别来沧海事,潇洒送日月。 (第2/3页)
与之交易,还殷情引来人参观巡看自己的疆土,光这一路发现了数十种香料作物,上百种疑似的经济物种,都取了样本和图谱,还在婆罗洲发现铜锡矿苗。
问题就出在航行的尾声。
及室利佛逝国海岸,勃林邦(今巨港)华民见舟上唐帜,相率哭谒,陈室利佛逝国之贪暴。初往来商船登岸,每留人设店肆,经年而众,历经数代仅室利佛逝国华民不下三千。土人见利忘恩多有横行不法抢掠华民资财,有司不禁。
(唐代(西元618-907年)之前南洋通使交往的始,人移民南.国人移民海外。自秦汉到唐宋,由行商到住商。南海海岛陆续有汉人定居繁衍。天宝年间,曾经有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华商受土人袭击请求朝廷发兵救援,岭南市舶使以途远而未行,古代海权之淡漠,可见一斑)。
然而这室利佛逝国毕竟是南海新兴的强藩,立国不过数十年,左右近岛威服一时的盟主,不免有些夜郎自大的情节,对所谓的天朝并不象大陆沿岸诸国那么感冒,港口官吏贪鄙如故,强索有之,一时交涉不果,于是就爆发了冲突,这些随船的水手和商户,可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其中还有用来建立南海巡检的退役老兵随行护卫,配备的是剑南产的标准军械,那里肯吃什么亏啊,结果一个照面就杀获数千口,将官府仓房抢掠一空,还同船抓了上千口俘虏回来。
不过这件事,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印尼排华的历史,真是渊源流长啊。这个室利佛逝国,就是在公元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古国。所以说,海外华人的待遇之惨,可以说是一千多来的漠视所造成的。
要知道,在海上除了这个苏门达腊的新兴不过数十年的室利佛国,会稍微兴盛一些,其他狮子国、苏里麻都传统藩贡国,除了每次例行送点南海的稀罕物产,以换回赏赐外,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此。
朱磊还带了几个事件有关的代表过来,满面愁苦两鬓班白的中年人,叫成乐,字波澜,西婆罗州的唐人行会总目,号称白丁洋一代,讨咸水饭的十九姓三百家的代表,与室利佛逝国的唐人,有过类似的遭遇,也曾求援与广州府,此次我被弹劾的风波,就与其家族子弟也有关。
另一位皮肤黝黑的粗骠汉子,谢一发,字汉生,则彪焊一些,据说因为祖上做过没本钱买卖的缘故,在狮子国的生意做的很大,据说还被那里的土王招赘,在附近十个口岸都有自己的会社商铺。
另一位叫蔡闻升,字遇先,另一支海外大族的头领,他混的更好一些,他长袖善舞,擅长疏通关系,在水真腊挂有大臣的名衔,在水真腊的沿海,事实割据一地。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虽然在海外地方也算见多识广的头面人物,但一路行来,有意无意的让他们见识过了我阵容鼎盛的军队,遍布的势力和产业,旁人难以企及和指望的地位权势后。又惊又喜有担心的益发于表,
显然在他们看来,一个广州的刺使,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更别说一个来自大帝国权利核心的亲藩贵戚,几乎头不敢抬战战兢兢的趴在地上,大气不敢出。
带来的礼物也极尽珍奇之想,碗大的狗头金,大如荔的珍珠,如盆的巨车蕖什么的
他们代表的是在海外开支散叶的唐人移民。
对这件大事件最热心的就是他们,能让这几位身负家族重任的人物,不惜离开世代生息了数百年的祖地,千里迢迢的北上,大老远的跑到还在打战的地区前来陈情,就是为了看到其中的转机。
毕竟这件事也让许多人明白一件道理,那些藩国给予的王爵和地位再多,无论本人过的再怎么风光,也及不上母国天朝的一句话,一个态度,这就是实力说话的问题。
因此换句话说,他们愿意贡献出一半的家产,乃至所有经营的事业,三成的乃至更多的份额,来换取南海巡检司的庇护,哪怕这还只是一个正在筹建中的空架子机构。
当然,
而此次事件,就是因为他们同船随行的年轻族人,跑去解救同胞而引发的,可以说是'骚''乱'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不满意,他们也有被人交出去的觉悟,为了家族的存续,和更好的将来没有什么不可付出和牺牲的。
让我真正生气的,是冯越毕竟是个小吏出身,经营和治理很有些才干,但对于这种战争冲突方面的事情,不免就慌了手脚,对于那些外藩,反击的态度还不够坚决,才烧他一个破港算什么,我利用北边战事无暇顾及,费了些周折,将他族兄冯崇道扶上广州刺史,这个多少眼红的肥缺,可不仅仅是为了替我捞钱,还有保障我家的权益。
还有面对一群海岛土著军队,居然居然畏首畏尾的当断不断,在船上开会怎么善后,还抱了继续交涉的打算,结果被人半夜泅水'摸'上船来,差点吃了不小的亏,为了防止类似事件,不得已把人家港口连同勃林邦土城给烧了,事后也没有很好的收拾干净,空有庞大的船队和人手,不懂得封锁海岸,居然让人家一些余孽,乘船跑到广州来恶人先告状。
所谓天朝上国,大唐哪怕在内'乱'的衰弱中,它的怒火也不是这些海外小夷可以承受的,他们的有恃无恐,关键在于下面管事的人,对海权的麻木与漠视。
海南正好有一些龙武军的老兵在训练南海巡检,我再调过一个营去,经过适应'性'训练,应该能够很快派上用场。
室利佛国不是号称南海强国么,其实举国之兵,也不过数万,还是光头赤足的土著部族军队为主,袭击征掠一些近岛的藩落,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婆罗洲西部颇有些影响,据说其王家,与一些南天竺的藩国有所干系,无论是为了保护商道,还是杀鸡警候,这种拿华人当猪羊,养肥了再杀的千年排华传统,不能再怎么让他流传下去。
正巧有正好龙武军有一些老兵需要退役,所谓唐朝军人的服役年龄,是从十五岁到六十岁的,不过龙武军为了更新换代和保持战斗力着想,一般把这个标准定在四十六岁,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解甲归田的生活。本来就打算把他们安置到海南去的,这些人小有一笔身家,在海南置产还能替我保卫领地,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还有历次置换淘汰下来的大量军器,本来打算用在流民大营回炉的,适当也可以让它失踪一些,在那些南海唐人大族里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把,反正这些海外唐人被武装起来后,真要发生什么冲突和事件,倒霉的肯定不是大唐,而且还有介入的理由和借口,当年世界警察美国,就是靠这种手段,将影响力遍及世界的,蚕食吞并了原属墨西哥的三分之一的领土。
而且苏门答腊岛,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要道,也是重要两大洋一个重要中转地,富有石油、煤、铁、金、铜、钙等矿产,苏门答腊的古名为suvaradvipa(梵文:“金岛”),中国文献中也称为“金洲”,马来语称为pulawemas,也指金洲,显然是因为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山区出产黄金。16世纪时“金洲”之名名声,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险家远赴苏门答腊寻金。虽然对水路来说,远了点,但是可以先扶持一个代理人的据点起来。
“打了就打了,怎么就不知道斩草除根”
总知,逮着机会,就要把那群土人,打回石器时代,重新召见他们的时候,我下了决心。
“什么”跪伏的数人具是一惊。
“那么你们的好意我都收下了”
“多谢侯爷成全”他们面'色'稍稍一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