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9 狐蝠来越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59 狐蝠来越南 (第2/3页)

获知的歼击轰炸机飞豹,甚至外界好流传着中国自用的一款中型的制空先进战斗机,他都想知道这些战机与苏联现在主力的米格-29、米格-31以及苏-27有什么差距。

    有关歼-10的消息其实根本不是越南人传出来的,而是巴基斯坦人和伊朗人传出来的。伊朗人没见过歼-10,但是听说过f-1是中国人根据一款自用的战机技术进行研发的产物,巴基斯坦空军则是近距离地观看过歼-10的飞行,只不过被告诫不要多往外透露。

    至于越南人更悲催,他们前后几次与pla空军兔空战,但凡歼-10出手了,他们居然没有一架战机能够逃回来,空战的时候客串电子攻击机的电飞豹干扰掉了越南人的通信,使得他们后方也根本听不到被击落的飞行员说些什么。飞行员就算被击落在自己的国境里,都莫名其妙地被中国的特种部队劫走了。所以越南人自己都不确定,除了飞豹以外,中国是否还有第二款战斗机的存在。

    科尔杜诺夫对于支援越南人并没有多大兴趣,但是了解中国战斗机的水平他很有兴趣。中苏的矛盾虽然不那么结构性,但同样是比较尖锐的。如果中国具有压制苏联战机的能力,对于苏联来说将会是绝不可接受而且危险的。

    于是,这位空军元帅一手推动了苏联向越南租借4架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研制于60年代初,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当时正在研发的xb-70轰炸机与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两种飞机的速度都超过了3马赫,而且升限比较高,普通如米格-21等截击机,虽然号称高空高速,但对于这些战机仍旧是无力抗衡。

    苏联人为了能够截击这些高空高速的美国侦察机和轰炸机,就搞出这款速度三马赫,高度三万米的飞机,服役的主要是截击型号米格-25p和侦查型号米格-25r。为了能够达到这么高的飞行速度,这架飞机在气动上花的心思很多: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后掠角为42°,下反角5°,相对厚度4%%ff0展弦比3。2,翼面积61。9平方米。矩形二元进气道,用水平调节斜板进行调节,所以是两侧进气。为保证航向稳定性而采用双垂尾和尾部腹鳍,后将垂尾和腹鳍都改小了一些。

    米格-25一经问世大大震惊了西方,西方一度认为苏联的航空工业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米格-25在65年到73年创下16项世界飞行纪录,展示出了双三(3马赫/3万米)的超强性能。直到1976年一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叛逃日本,才让西方大大松了一口气。它没有使用什么极为高科技的材料,而是一架70%%4e0d锈钢的飞机。航电中还有很多落后的电子管,另外飞行稳定性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截击型号米格-25p无法像米格-25r一样飞过3马赫,一般都在2。8马赫最大,此时它所载的武器就会发生震颤。

    不过即便如此,美国人也承认,靠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