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 第二十九章 家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9 第二十九章 家臣 (第3/3页)

务府负责处理皇家事务,从本质上而言,内务府的官员是景帝家臣,景帝的立场就是他们的立场,而且必须是他们的立场,他们坚持自身的立场,或者说他们坚持自身所代表的利益的立场,这种事情是不符合皇家利益的,绝对是景帝的大忌。

    所以景帝被这些奏折刺激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下旨严厉训斥,并且开始命人彻查内务府。

    本来这不过是皇室内务,但是皇帝后宫向来是朝堂争斗的延伸,虽说景朝自开国以来,就严令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哪怕是再英明的君王,他的朝中事务走向,很多都与后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既然后宫的荣宠与朝中的荣宠永远息息相关,既然人之本性是有私心,那么有朝臣明着或者暗着涉及其中,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天熙二年四月初八,朝会上有言官御史当廷进言,言景帝不准采选乃违背祖宗惯例之举,恳请景帝自省。

    景帝闻言毫不动怒,下旨若众臣对此有异议,可上折陈述。此旨一下,稍后几日,雪片似的折子纷纷呈进内廷。纵观这些折子,在此事上如景帝所愿,朝臣一分为三,一部分反对一部分支持,还有一部分明智地保持沉默。

    关于保持沉默,这在景烈一朝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景烈一朝的诸多争斗中,景烈帝的众多心腹重臣都是保持沉默的高手,越是位高权重可轻易改变君王心意的,越不肯轻易开口,早期的柳泽生沈莫陈天尧肖越是,后期的卫衍及卫氏一门俱是。

    当然这里的保持沉默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他们有意见,但是他们不会当场慷慨陈言激烈反对,或许私下会和景烈帝沟通,但是至少在明面上不会持反对意见,另外一种就是他们没有意见,景烈帝的意见就是他们的意见。

    无论是哪一种,显然都符合景烈帝的意愿,这大概就是景烈帝虽然在景史上以铁血而闻名,但是他的心腹重臣们却都能得以善终,并且福泽后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很多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比如说齐远恒,他的沉默让整个士林对某些帝王家事皇家秘辛,保持沉默整整三十多年,若他能再多活三十年,或许景烈晚期景宣一朝的血腥历史就能得以重写。

    当然,这些不过是后世史学家的无聊假设罢了。

    未来的事先不去说,只说当时,景帝看完这些折子,唯一的反应就是冷笑。这些折子上众臣个个都是为国为民大义凛然的忠臣形象,这里面有多少水分,他将拭目以待。

    这些折子当然全部留中不发,几日后事态越发严重,开始有朝臣暗指是不是君王身边有小人进谗言,以至于君王如此一意孤行,不肯纳取臣子的诤言?到此时,哪些朝臣牵扯其中,此事又是谁在背后指使,景帝也就心中有数了。

    景帝一开始就预料到这事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他不想卫衍过多牵扯其中,早在事前就希望沈莫能找个由头,把卫衍调出京城一段时日,等到事态平息下来后,再让他回来,不过沈莫的一番话,却打消了他这个念头。

    那日他要沈莫调人出京,沈莫问他:

    “陛下是因为他而不准采选?”

    “当然不是。”对此,景帝迅速矢口否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