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2 第十一章 天意难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122 第十一章 天意难问 (第1/3页)

    “这是怎么了?”

    “侯爷, 外面冷, 进去再说。”

    见永宁侯看到这一幕, 停下了脚步询问, 早有机灵的内侍帮他打起了殿门口的暖帘, 殷勤地请他入内。

    卫衍迟疑了片刻,还是抬起脚步, 继续往前走。他进了殿,高庸高总管就指挥着一堆人围住了他, 帮他脱了外面的厚衣裳,换了件轻便些的夹袍,又送上温水,替他净了面, 洗了脚,换了干净的布袜和便鞋。

    很快, 卫衍就从外出的正式打扮,变成了居家的休闲打扮。

    这波人退下了, 又有为他梳头的宫女,请他在铜镜前落座,帮他散了武冠, 准备挽一个轻快点的发髻。

    高庸走上前来, 挥了挥手,示意她出去, 等到人都退出去了, 他才走到永宁侯身后, 拿起了案上的梳子,替永宁侯梳起了头发。

    “有劳高总管了。”卫衍从铜镜中看着他,问道,“高总管,外面这是怎么了?”

    “侯爷,不知道侯爷有没有注意到,侯爷有几套衣服,颜色与陛下的衣服很配?”高庸握着梳子,认认真真替他梳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说起了不相干的事。

    经高总管这么提醒,卫衍突然想起来,在西山猎场时,他觉得很奇怪的那件事了。

    原先,他以为他和皇帝的行猎服,颜色这么互补,是一个巧合,就把这事放下了,现在,听高总管的口吻,这不是巧合,而是人为?

    “记得。”

    “那侯爷可知道,这些衣服都是成套的,主料和辅料出自相同的两匹布,彼此互补。”高庸继续说衣服的事。

    卫衍没有想到真相竟然是这样!

    皇帝的衣服,有各种规制,内务府的人,就算想讨皇帝的欢心,也不敢自作主张,做这种无聊的事,九成九是得了皇帝的授意。

    皇帝他……卫衍想开口说皇帝几句,仔细想了想,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皇帝他很有种将他们的关系,示于人前的冲动,但是以卫衍看来,这是不理智的行为。也许是因为他说了喜欢,皇帝一时高兴,才会有这种想法。

    过段时日,等皇帝冷静下来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了。

    既然不能做其他的事,那么在这种非常隐秘的地方,宣示一下他们的关系,这是皇帝的无奈之举了吧。他还要为这事责怪皇帝,未免太不解风情了一点。

    卫衍自觉他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大人了,如今完全可以处理好和皇帝之间的事了,他把这事认真思索了一遍,决定由着皇帝去吧。

    他比皇帝年长,皇帝偶尔想要幼稚一下,要去纠结于这种细节处,就让皇帝自个儿暗暗高兴吧,他就不多说什么了,免得又扫了皇帝的兴。

    说白了,这事,真的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是,这些衣服是怎么做的,和外面的事有什么关系,难道外面那两位是尚服局的宫女,把这些衣服做坏了?

    “衣服怎么了?”他突然问道。

    高庸握着梳子的手,不由得顿了顿。

    皇帝现在这般患得患失,纠结万分,怎么做都觉得不合适,并非毫无缘由,事实上,永宁侯的确变了许多。若是以前,永宁侯肯定不能这么快就反应过来,问题出在这些衣服上面。

    这倒不是永宁侯人太笨,而是他这人很有些纨绔贵胄的作风,懒得去关注这些琐事。

    什么时候,永宁侯也学会操心这些事了?

    “侯爷可知道,宫里所有想要长进的人,挤破了脑袋,都想得到近身服侍陛下的机会?”高庸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继续说不相干的事。

    “我知道。”这些事,卫衍当然知道。

    皇帝的喜恶,可以影响太多的事。这个道理,他早就懂了。其他人肯定也很明白这一点,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但是,陛下的身边,近身伺候的人数是有定额的。以前,有人靠着心思机敏,偶然间得了陛下的欢心,陛下就会额外提拔,这人就能跳过多年苦熬,早早出头。不过这几年,陛下很久没做这种事了。有缺的时候,老奴按例补人,没缺的时候,就是这些人伺候。”高庸说道。

    以前,永宁侯在皇帝身边,除了和永宁侯吵架闹别扭的时候,皇帝大部分时候,都是高兴的,自然有兴致做这些事。后来,永宁侯被流放出去了,皇帝忙于收拢权柄,哪有兴致操心这些琐事,这些事就全是高庸的职责了。

    皇帝有兴致关心这些事的时候,自然免不了有心血来潮的时候,时不时就要按着他的心意,想挑谁就挑谁,但是高庸补人,就是按例了,资历和能力都不可或缺,有些盼着出头的人,迟迟等不到走捷径的机会,就要铤而走险了。

    “这些,我都知道,高总管请直言吧。”卫衍不想再听高总管绕大圈子了。

    “今日,陛下站在小书房窗前的时候,听到窗外传来了隐隐的说话声……”高庸铺垫了许久,见他不耐烦了,终于说到了正题。

    皇帝居住的这个正殿,起居处用屏风或者其他,间隔出了许多不同用处的地方,其中就有个小书房。小书房临着窗,外面是一条宽阔的过道,再远一点,植有一片低矮的花木。

    出于安全考虑,宫中大部分地方种植的花木都是低矮的,藏不了人,皇帝寝宫里的,自然也不例外。

    天气尚好的时候,这两扇窗一开,皇帝坐在书案后,只要侧一下头,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算是一个松散烦乏疲惫的地方。闲暇时,皇帝偶尔会来这里坐一坐,涂抹几笔,散一下心。

    此时,快到冬至了,寒冬来临,大部分花木都枯败了,再加上天气冷,这两扇窗就被关上了。

    今日,皇帝坐在这里,提着笔画了几笔,就很不耐烦地丢下了笔,喊着高庸去开窗。

    高庸在皇帝襁褓时,就在皇帝身边伺候了,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自然知道,皇帝现在心情很烦闷,想要透透气,才让他去开窗。

    这种时候,平日里该劝的话,他都不劝了,免得自讨没趣。

    他就应了声是,将火盆往书案那边移了移,然后走到窗前,打开了窗。

    这窗一开,就开出事来了。

    原先关着窗,外面的动静听不到,一打开,就有隐隐的说话声,从外面传过来了。

    高庸站在窗口,向外张望了几眼,没看到人,正想招呼人去查看一下,谁在外面喧哗,就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皇帝也走到了窗边。

    说话的人,大概站得有些远,不过应该是站在了上风口,所以有一两句话,被北风带了过来。

    高庸的耳朵,已经比不得年轻人这么好了,所以他只听到了说话声,没听清楚她们具体在说什么,只听到了一两声“衣服”。

    皇帝站在窗边,听了一会儿,突然说道:“什么衣服?去,把人带过来,好好问问!”

    皇帝起了兴致,要问这个案子,高庸还能不让他问吗?而且有人要自己作死,故意站在这种极有可能被皇帝听到的地方,说这些事,他还能哭着喊着拦着人不要作死吗?

    肯定不能。

    高庸二话没说,就出去吩咐人做事,没过多久,说话的那两人,就被内侍带过来了。

    这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两人是管着皇帝衣物的宫女。这两个宫女,正在互相指责,到底是谁把一套衣服给弄坏了。

    “什么衣服?高庸,派人取过来,让朕瞧瞧。”皇帝不急着断这个是非,而是让人先把物证呈上来。

    事情到了这里,高庸觉得她们的作死,大概要成功了。

    高庸为什么觉得这两人是在作死?

    不仅仅是因为皇帝现在心情不好,不懂事不长眼,自己撞上来的,就要被他拿来撒气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皇帝的衣服,每月都要做一批,有些穿过一次,只要伺候他的宫女不拿出来给他换上,他根本不可能想起这件衣服来,也不可能特地指定今天要穿哪件衣服。

    除非是皇帝的冕服朝服,其他的衣服,坏了就坏了,连修补都没有必要,只要她们不说,随手往角落里一塞,过段时间,报个颜色陈旧不堪使用的理由,这事就能搪塞过去了。

    皇帝天天操心那么多国政要事,也就是永宁侯的琐碎事,因为他心中喜爱永宁侯,才会去操心,其他的事,他怎么可能有精力事事关注?

    皇帝每天上朝时该换什么衣服,下了朝又要换什么衣服,都是有定例的,自有管着这事的人,按着例帮他换,只要不是把坏掉的衣服,往他身上换,皇帝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事。

    这些道理,这两人难道不懂?

    懂肯定都懂的,但还是要闹事,并且要闹到皇帝面前来,不过是想借机露脸罢了。

    管理衣物的这些小宫女,虽说算皇帝宫里的人,其实很少有机会见到皇帝,因为皇帝不可能经常往贮藏衣物的偏殿跑,他要什么,开个口,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他亲自开口,就有会看眼色的人,帮他取过来了。

    既然见不到皇帝,有些想要走捷径的人,就要创造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了。

    但是,露脸不成反丢脸这种事,在宫中也是常事,有人不甘心,一定要试试,高庸肯定不会拦着。

    他很快就让人把物证取了过来。

    那件衣服,不知道是洗的时候不得当,还是保存的时候不得当,衣襟上的颜色,有些氤氲泛色了。

    皇帝看着呈上来的物证,沉吟了半晌,突然问道:“朕记得,永宁侯是不是也有一件衣服,与这件是成套的?”

    高庸听到他这么说,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件事认真查下去,恐怕有人不但要丢脸,还要丢命了。

    这事,可大可小,虽然坏了件衣服,坏的还是皇帝的衣服,但是说句实在话,只要皇帝没有动怒,就不是大事,最多是打几下板子,罚几个月俸银的事。

    但是一旦牵扯到永宁侯,而且是成套的衣服,就这么被毁了一件,皇帝恐怕就要想得有些多了。

    自打皇帝去太后那里请安后,不知道太后到底和皇帝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