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道教源流 (第2/3页)
我错愕地张了张嘴,原来并不是前面有障碍,而是后面有东西束缚,所以才不得解脱!
无可厚非的,这个人形符纸,一定是程云良的替身了,那么它所牵动的,便是程云良的魂魄,只不过程云良的魂魄并不在这里,而是在那个叫张恶堂的邪师手里。
曾作为家传道派的传人,我对于这些斗法之事,自然不陌生,对于道教源流的发展,以及兴衰,倒也是了解一二,斗法可以有很多种,并非只是一味的拿自己修炼的道法去和对方拼命,一般斗法,更多的是相互比较自己的才学,真正动起手,是极少的事情,除非是正邪之间的对立,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纵然穷尽自身毕生所学,也要诛灭邪道害人之流。
弘扬正道,是每一个道教弟子的责任和义务!
相传茅山派有寄魂符箓牌一说,此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则是保护弟子,与人斗法,可不落败境,因为很多斗法都是干扰对方的魂魄,而寄魂牌,却是恰巧“钻了空子”,让对方奈何不得自己,二则是为了严加管教门内弟子,不使弟子以道术害人,但凡有此类逆徒,做师父的只需毁掉寄魂牌,便可清理门户,然而其他各门各派,都是有着自己的教条和门规,比如我师父龙虎道人,身为龙虎山天师道的正宗传人,有一些地方,必须要持戒而行。
天师道所持戒律,主要是想尔九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
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
想尔九戒是道教创立及发展初期对行持之事始有明确规定的条列,强调人的言行需合乎道意,亦即道的内在价值。
此九戒为道教最早的戒律。
依据陆修静《道门科略》所载,当时张天师以神的名义设立命籍,道门弟子定时集会以核户籍之实,并于同时检查弟子们有否违反戒律、禁忌的行为。
戒律之严,最重要的一点,乃是为了让道门弟子更容易入静,而达到清修的目的,表面看,戒律处处与人情世故相悖,实则是保护弟子们不被繁花似锦的红尘俗世所迷惑,从而乱了本心,正所谓致虚极,守静笃,方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万法归一,与先天之道为一,乃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论修的多少法门,最终的目的还是一个,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