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搬山将军 (第2/3页)
就有汉末董卓手下的“卸岭力士”,曹操的“摸金校尉”,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所设立的“发丘中郎将”等等。
而盗墓也有很多流派,按地域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讲究“洛阳铲,不走空。”而北派则讲究“寻龙点穴,墓中掌灯,富贵由命”。往白了说就是南派擅长洛阳铲探穴,并有下墓不走空的原则,而北派则是利用风水命理推算地脉,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定位墓穴,并且下墓之后要在墓室的东南角,然后再开始盗墓,如果公鸡啼蜡烛熄灭了,财物必须放回原处,恭敬磕三个响头,空手回去。
这是民间的划分,也就是“民盗”。
而不论是“民盗”还是“官盗”,这个伙计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若想盗墓,须知“四字八法”。也就是“望,闻,问,切”四字诀,每字分上下两道,一共八法。比如“望”字之上法,乃为上观天星,下审地脉;下法观泥痕,辨草色,其间高下,虽是相去甚远,却皆有道,非是寻常艺业可比。故常言道“七十二行,盗墓是王。”
纵观古今,最有名的盗墓门派就是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四派。
正所谓“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四门的特色,也说明了只有掌印的发丘中郎将,握符的摸金校尉,会术的搬山道人,披甲的卸岭力士才是真正的盗墓高手。
摸金校尉,可以说是比较早的,具有官方背景盗墓者。摸金校尉盗墓主要依靠观风水、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以定位古墓的穴位。摸金校尉每人都会带一个“摸金符”。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尖利的爪子为原料,然后还要经过很多特定的工艺才能完成。具有驱邪的功能。摸金校尉每次到斗的时候都要带黑驴蹄子和糯米,黑驴蹄子是用来对付僵尸的,糯米驱邪。有时候也会带上桃木钉和绊尸绳.摸金校尉每个冢只能进去一次,摸金校尉只能在晚上盗墓,有鸡鸣不摸金的说法。摸金校尉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
发丘中郎将,正史中有记载是在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时设立过发丘中郎将一职,由建安王休仁担任,是仿造汉末曹操所设的“摸金校尉”建立,与之相差不大,无非就是将摸金符改为发丘印,但技术上略微逊色,而且发丘中郎将做事不留后路,不像摸金校尉一般会保护墓穴风水与尸身,更不会为墓主留下任何东西。
搬山道人,如果说发丘中郎将还算是能再盗墓后,勉强保留一个墓穴的样子,那搬山道人那种喇叭式掘丘,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机关阵法是其所长,破解坟墓中各类机关很是拿手,还擅长“生克制化”之术。风水上只是粗通门道,与其他三派相差较远。搬山道人行事多独来独往,从不与他人合作。他们与擅长寻穴找墓,风水祭祀,迎亲典礼,机关阵法的茅山道人算是死敌。搬山道人的行规只为求财,但一贯以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过为人身安全及销赃渠道计,亦有自然形成而流传下来的种种套路。不过据说搬山道人却有一个代代相传的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