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歪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 歪斜 (第2/3页)

他的手。伸入雾中的手,什么感觉都没有。易灵觉得这雾如同怪兽,瞬间吞噬掉自己的手。他缩手,手好端端的,他自嘲地笑起来。

    易灵抬头望天,头顶也是白茫茫一片,看不出雾离自己有多远。易灵就像是一只小虫,被包裹在白蒙蒙的天地间。

    这地方绝对不正常,但易灵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朝前走。他像个瞎子一样伸出手,摸索着不让自己撞在墙上。走了半天,居然一个人都没碰到。

    自从易灵来到这里,便觉得这村子处处透着古怪。刘武明是一个奇怪之处,昨晚的蒙面人又是一个奇怪之处;村长的态度很奇怪,突然消失的刘镜也很奇怪。易灵觉得自己似乎被算计了。

    尤其是村长和刘武明,他们两人都提到自己练武的事,这当中肯定有什么联系。想不到村长竟是个高手,自己连他怎么出手都不知道,便被摔在地上。昨天晚上,差点被他那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给骗过去。

    等等,村长家在村子的东北角,而刘镜家在东南角。出事不过几分钟,村长便赶到现场。这速度也太快了。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村长一早就待在刘镜家附近,待村民聚得差不多时才出现。也就是说,昨晚的蒙面人很可能和他有关。他故作姿态要彻查凶手,最后却搞得易灵没办法再调查下去。

    可是今天他来找自己,又是为了什么呢?简直像是故意曝露似的。

    正在易灵百思不得其解时,雾散了。

    烟消雾散,气清天明。刚刚还浓得能粘在人身上的雾瞬间消失,仿佛从来不存在过一样。

    一座歪歪斜斜的木楼出现易灵面前,木楼的式样跟村长家很像,只是比村长家破旧了许多。歪斜的木楼,与地面呈六十度角,它没有倒塌简直是个奇迹。就算是比萨斜塔跟它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像这种楼房,不管在哪里都属于应该被拆除的危房,为什么还会留在村子里?易灵环顾四周,周围一个人都没有。青天白日之下,村子里连点人声都听不见。

    仿佛故意和写这句话的人作对似的,易雪冲着易灵大叫一声。“喂!”摇摇欲坠的木楼下,易雪微笑地看着易灵。那一笑,让阳光也为之失色。

    站在随时可能倒塌的楼房下,危险性就不提了。不过易灵只是稍微担心一下,便不再紧张,毕竟易雪是不死的。

    “没错呢。”易雪微笑着敲了一下木楼的墙壁,整个木楼一阵摇晃。易灵的心也跟着摇晃起来。“别担心啦,二千多年都没倒,哪可能今天就倒啦。”

    易灵走到易雪身边,仔细打量起木楼。近距离看,六十度倾斜的楼房看上去更加触目惊心,仿佛一根手指头就能把它推倒。干黑的木板夸张地弯曲起来,风吹过时发出“咿哑”的*。墙壁是由一块块木板搭成的,板与板之间的缝隙都可以过人。柱子和梁都斜得不成样子,敞开的门再也关不起来。

    易灵不禁由衷地赞叹起建楼者的高明,这幢楼简直已达到人类所能达到的建筑顶峰。虽然木楼看上去低矮破旧,但怎么样也不像是有二千多年。经过这段时间,再坚固的木材也不会多剩一点残渣。

    “你跟我来看就知道啦。”易雪把易灵带进正门,她轻轻地踩在木地板上,地板发出一阵*。“走路的时候千万要轻噢,不然的话,就是那个下场呢。”易雪指着地板的一个坑,那是她不久前踩出来的。

    “对了,你是怎么来的?”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腐朽的地板上,易灵问道。

    “跟你一样,在浓雾中迷失方向,然后就到这里来啦。看来,似乎有什么人在指引我们呢。对了,我把血交给医生化验。医生只有几个老人的资料,但非常巧。化验结果上说,这血的主人是村长的直系亲属。血型的特征非常明显,全村只有村长是O型血的。”

    “果然跟村长有关吗?”村长跟自己无怨无仇,他究竟想干什么?

    “是呢,我也想不能啊。为什么呢?而且,全村只有村长是O型血的,这里面总有些问题呢。在这种小村子里,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异类呢?”

    两人同时陷入沉思之中。

    阳光从缝隙中射入房间,把空气中漂浮的灰尘照得一清二楚。走到楼房最顶层,打开门,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人像。画像已经发黄,颜色褪尽,几乎看不出画中人是什么模样。只能大致分辨出是一个男人,画旁还有几行小字和一个印章,不过也看不清了。画像前供着一个香炉,里面积着厚厚一层灰。不光是这里,房间到处都是灰尘,地板上能很清楚地看见他们两人的脚印。

    访客似乎不止他们两人,另有一排浅浅的脚印在地上,看样子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旁边的桌上,放着一个褪色的锦盒。易雪小心地打开锦盒,里面是十本线装书。书页虽然残破,却没有被虫蛀过的痕迹。翻开书时,易雪加倍小心。由于保存得比较好,书上的字还清晰可见。易灵凑过去,借着缝隙中射入的阳光看见第一页便写着四个大字——刘氏族谱。

    这本族谱非常奇怪。第一页是“十七代祖刘世奇,男,生玄武前十二年,卒玄武一○六年”,这个人居然活了一百多年。易灵从没听说过玄武这个年号,更别提什么玄武前、玄武后的。第一页记得就是第十七代,那前十六代哪里去了?看封面上的编号,这本的确是第一本啊。

    第十七代足足记了一本书,越到后面,每一代的人数越少。在第五本时,易灵看到“二十四代宗刘芒芳,女,生玄武六二三年,卒玄武七三六年”,旁边附有一注“生义熙七年,卒普通七年”。此后,也一直有这样的注解。

    这本族谱毫无疑问就是刘家村的族谱。就如刘镜所说,刘家村的确是个长寿村,平衡寿命都超过一百。不过人口却不知何故一直在减少,十七代时有几万人,二十四代时锐减到近万,三十代时五千,等到刘镜这一代只剩区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