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尼萨星浩劫.5 (第3/3页)
救援队长又分别抽查了几名队员,在他们陆续精彩地回答了问题后,总指挥满意地说道:“好的,看来搜救队不愧为我们艾融人的精英,他们准备得相当充分。下面,再来看看事件调查队的表现吧。”
与阿芮娜所在的青春勃发的搜救队所不同,事件调查队是由40位平均年龄65岁(艾融年龄)的高科技人员组成,调查人员们刚刚步入艾融人一生中的壮年时段,工作状态正值巅峰。
事件调查队长走上主席台,同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始了讲解:
“毋庸置疑,我们调查的重点地区为昆达小行星撞击中心,它是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调查范围由中心逐步向外扩展。而对于搜救队在任务过程中所发现的有价值的线索,我队也会立即派人员前往调查。
从‘昆达’撞击前所发生的情况看,小行星极有可能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操控。就目前所认知的世界,能够驱使小行星达到这种异常状态的,不可能是不借助物质力量的超自然现象,所以我们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对事件进行调查。
任何事情发生后都会留有证明它发生前情况的证据,而取证的准确与多少取决于科技水平。物质是不灭的,即使‘昆达’被爆炸后强烈的高温所熔化,甚至灰飞烟灭,它自身的物质也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且这些物质爆裂时也会相对有规律地遵循一定的运动轨迹来分散。通过计算机模拟爆炸过程演示,可以得出小行星固态飞溅物应散落在不超过撞击中心半径400公里范围内的结论,所以这个区域应是我们调查的重点,若有操纵‘昆达’的物体存在且未被熔融,它的残留物应飞落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将对此区域着力搜寻……”
还有,在对小行星撞击过程的分析、研究后,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当年拦击‘昆达’所采取的行动,并非一无是处,发射的第2枚核弹改变了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在这枚核弹发射前,小行星几乎是垂直撞向尼萨星的,而第2枚核弹却使它发生转向,改变了撞击的入射角,从而减缓了对尼萨星的冲击力。如果‘昆达’垂直撞向尼萨星,那么灾难便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情景了,它甚至会使尼萨星的公转轨道、自转轴向及转动速度均发生改变,从而彻底破坏星球原有的生物生存规则。倘若垂直撞击变成现实,即便在‘星共体’各个角落还有幸存的尼萨人,他们也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园,而重振尼萨文明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这说明我们的努力并未白白付出,也会给救援团尤其是营救队员们以很大的鼓舞,只要尼萨星能够大体上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有能力使它获得新生!”
在场的队员被这段讲话所振奋,有些甚至摩拳擦掌起来,而总指挥依旧保持着冷静,并提示道:
“我还要着重说一下横跨光明与黑暗地带的尼萨星森林。诸位都知道,尼萨星特殊的生态环境,令森林树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形成了不再过份依赖光合作用的特征,微弱的光亮便能使树木生长。所以,即使浩劫造成了星球长时间的黑暗,但我们依然应该相信,间接破坏地区的森林不可能完全消亡。只要森林存在,就意味着生物链不会完全崩解,依然有重生的可能。”
讲到此,总指挥也显得踌躇满志起来:“艾融文明已长达21000年,现在的我们,正继承着祖先的传承并不断向前发展着,又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维护星际和平的步伐呢?我们不会有愧于这漫长的历史,不会愧对于我们的祖先,在场的所有成员,我相信你们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