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为何会这样呢 (第2/3页)
在朝中的事,我是真的不清楚。也看不明白,依我想想,这样的事。只要怎么有利于大宋就好了。还有……嗯,只是不知道这件事,陛下是如此表态的?”
“陛下,当然完全支持晓初兄你所作所为,一力坚持认可了你与金人签署的这份和议。如果没有陛下的意见,李相公是不会退让的。”
看到张浚在说这话时候,脸上有点愤愤,王晨忍不住替李纲解释了一句:“德远兄,李相公应该是担心此举失信于天下才这样坚持的吧?”
王晨替李纲辩解了句,让张浚惊讶了一下,不过他也点点头,认可了这一点:“应该有这意思,不过并不是主因!”
“那主因是什么?”
“应该是李相公想独揽大权,独断朝政的原因吧!”张浚口气淡淡地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朝中的政策都是出自李相公之手,他经常独断专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你没理会他主导下与金人签署的和议,私自与金人再签订了和议,这是冒犯了他的权威,他肯定愤怒,所以才这样的!”
一听张浚这话,王晨已经完全明白了怎么回事,那就是,张浚与李纲在朝中的矛盾很大,已经起了争执,并且争执已经明朗化,张浚这是想拉拢他,共同对抗李纲才这样说的。
一想到此,王晨心里一阵悲哀,怎么会这样啊?
在他心目中,李纲的地位有点神圣,盖因为原来的历史中对其评价非常高,而且原来的历史上李纲又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觉得,李纲应该一心为国,不应该有其他想法,不应该有争权夺利的动机,这从李纲辞去平章军国事这一点可以得到验证;而他也认可张浚是个坚定的抗金派人物,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现在都是这样。
都是主战派的李纲和张浚,应该很容易取得共同点,在朝堂上携手合作,良好共事的。
为何两人就这样起了纷争呢?
其实是王晨想的太简单了,在涉及权势地位的相争上,从来没有如他这样的想法,两个“大忠臣”之间,争的你死我活都很有可能,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间起纷争再自然不过了。
还有,有一点王晨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张浚与李纲矛盾一样非常大,两人争斗很激烈,最终李纲是因为张浚的弹劾而被贬出朝,这结果主要因为张浚的原因。李纲在被罢相贬任后,再也没有回朝。原来的历史上,两人之间为何起怨各种史料记载不一,但两人的关系如同水火这一点是实打实的,李纲也是因为张浚的弹劾而罢相这也是在历史上有记载的。
虽然说现在历史的发展已经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但人总是有共性的,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做事,相互间起纷争,再正常不过。
并不是说耿直、爱国的人在一起就不会争斗,偏偏这样的人,最容易起纷争。
看到王晨听了他的话后沉默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