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如何应对赵桓的诏令 (第2/3页)
可以一两天就可以抵达开封,但开封送出的命令则需要好几天才能送到军。这还不包括朝大臣们商议的时间。要是朝宰执大臣们决定不下,讨论个好几天,那命令传回到军,要过去十几天。
十几天过去,这仗还怎么打?那时候金军的大批援军都抵达太原了。
韩世忠和陈淬虽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但他们并没坚持己见,说了一下后就没站出来再说。倒是岳飞、虞允、王德、赵立、张宪等年轻气盛的“少壮派”。一再站出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坚决反对遵从太上皇的意思,表示绝不能就此停止军事行动,给金人以喘息之机。
王德甚至说,如今的天在开封,金人再拥立太上皇为帝,定不会得大宋军民承认,金人想借太上皇要挟大宋天下,决不能让金人的计谋得逞。“元帅,我们应该丝毫不理会太上皇下什么令,朝廷现在对元帅的行动都不加以干涉,太上皇他的令更加不必去理会。太上皇已经传位天陛下了,他现在是被金人胁迫,所以他的任何命令传出来,我们都要当作金人的意思看待,不然我们以后还怎么打仗?”
听王德如此大胆地说,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自觉自己立下战功不大,无法与其他将领相比的赵立,想在太原之战再好好表现一下,如何会答应就此罢兵?他跟着王德指责太上皇的无能,被金人胁迫之下什么都答应,就如靖康之难时候割让黄河以北,对金人永远称臣这样的屈辱条件都会接受一样。
“元帅,上次太上皇和无上皇传来的诏令,朝廷不是不加以理会吗?那是金人逼迫之故,这次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不必理会!”赵立说了一番后,越加显的激动,脖都红了。
他身于草莽,原本亦盗亦匪,手下一般兄弟受朝廷招安后才变成官军,对于他本人来说,可以算是个义军的首领,但也可以称之为“匪盗”,愿意受朝廷招安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打金人之故。这段时间,他在王晨手下,也立了不少军功,打仗越打越过瘾,马上就要攻打太原,乍听到来了份莫名其妙的“诏令”,太上皇要求王晨停止军事行动,气的他差点骂娘。
因为顾着现在的身份,所以他才没把本性暴露出来。他也打定主意,如何王晨听从了太上皇的诏令,那他马上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另立山头去。
对于赵立来说,抗击金人,保家卫国是他最大的渴望。
与赵立身份有些类似的李彦仙,也是差不多的口气,他率部跟从王晨,也是抱着类似的念头,听了诸人的鼓躁后,也忍不住站出来大吼几句。
听到诸将都是抱着相似的看法,那就是不奉赵桓的诏,王晨还是挺满意的。
当下摆摆手示意诸将都安静下来,在帐内众将都停止喧闹后,这才说道:“诸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