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像一个人 (第2/3页)
物品的数据库,来滤除大部分东西。这种方式会有误报自然也会有错过,你不可能用一个确定的数据库和判断方式,去衡量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做坏事方面,更是永远不会缺少坏心思。
但如果是让人来判断,则是截然不同的情况。人会有疲劳和倦怠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监控室的值班,联邦的标准是不超过4个小时。一些核心部门的警卫,更是两个小时一轮换。越是经验丰富的警卫,出现误判的可能越少,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思考方式,通过综合判断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举止行为,人类会在大脑中丰富这个形象,补完视频画面无法呈现的内容。相对于刻板的数据库,这是更靠谱的方式。当然,人也会被欺瞒,但总体来说,概率并不很高。
补完这两个字,就是关键。这是无意中充分调动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和经验的极为高端的思考方式,林闻方却用程序,在模拟、学习着这种方式。
现在的火羽,在进行监控的时候,看到每个人都会形成一个单独的数据项,将目标身上的各种要素统合起来,结合以前的经验判断这个人的身份和目的。比如,看到穿着橘红色工装,带着大捆电线,背着脏兮兮的工具箱的人,她会认为,这个人或许是国家电网的员工。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她会黑进电网的工作调度流程,调出员工的派遣单,核对外貌和任务。一般状态下,她只是记住了这个人,只要这家伙不做什么奇怪的事情,她不会对这个人有任何其他判断,一直到他离开她的视线。
以后,要是这个人再出现在她的视线,她会判断这个人和上一次出现的时候,身上的元素是不是相同,有多大的区别,两个不同的身份标签之前有没有不可兼容的冲突性。比如,如果那个被认为是电网维修工的家伙,忽然和林闻方出现在同一个和电力系统无关的宴会上,衣冠楚楚,周旋在一帮外交官、政府高官之间,那这个人的身份多少有问题。联邦其实不乏家资亿万,然后自己去做最基础工作的脾气古怪的超级富豪,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说起来,这只是基于经验和常识的判断,但要用程序实现这种判断机制,那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意味着,利用人工智能的监控,已经从只能跟踪判别固定目标,到可以主动地去“怀疑”某些目标。林闻方非常明白跨出这一步,在人工智能领域意味着什么。只要公布这个成果,他可以轻易地横扫一两年里所有的人工智能领域、计算机领域的所有奖项,这意味着人工智能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无限接近于一个自然人。
但是,林闻方有些麻木了。也许是重大发现,重要成果做得实在太多了,再加上他也不希望别人有任何机会了解到火羽,了解到这个认知和记忆模块的运行方式,做完了程序,他只是很简单地将之挂接在火羽上面。至于程序和系统的磨合,数据交换方式,火羽就完全能够自己搞定了。
但是,林闻方也不是没担心的事情,虽然他在数据压缩和数据库构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这种非常类似于人的思考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