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3/3页)

大小,几千人要挤在这里面,每一间差不多要睡上十人!

    褴褛破烂的住所和浓厚得令人作呕的腐臭味,让昭原心里堵得慌。

    陈文衍和京城里来的那些侍卫家丁也是看傻了眼,胃里更是翻江倒海的一阵难受。

    他们虽然听闻过灾民那极其困苦艰难的生活,但毕竟只是听闻,其实从未见识过,所谓的同情也只是建立在自己的臆想之上,然而此次亲眼目睹之下,却是真真正正地被冲击到了!

    原来,人还能活得如此廉价和凄苦!

    要知道,莱芜可还是古家的辖域,而古家家主古余更是试图凭借“借粮一事”造就一番美名,以此来提升他们士族威望的,所以,可以说,莱芜对于灾民的重视程度比之其他城池是犹有过之的。

    犹有过之尚且如此,昭原简直不敢想象在其他地方,灾民会经历一种怎样的生活,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为何昭国境内的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如果再不有所改变,这些老百姓将来围攻的,估计就是我所在的皇宫大院了···”昭原在心底自嘲了一句,随即对身边的陈文衍说道:“左相,麻烦你让这些士兵和随从去城里采购一些被褥衣物。还有,让他们到药堂,药铺里找些大夫过来!”

    陈文衍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挥了下衣袖,随即便有些尴尬地瞅了眼完全没有因为恶劣环境而显形于色的昭原皇帝。

    昭原看了他一眼,理解地笑了笑。

    陈文衍有些担忧地看着皇帝,为难道:“皇上,灾民区鱼龙混杂,场面混乱,这些士兵您还是留在身边为好!购买物资和寻找大夫这两件事交给老臣府中的一百名家丁即可!”

    昭原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放心!他们不会对朕起歹意的!你尽管派人出去,毕竟人多办事效率高!”

    说完,昭原迈开脚步,“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破烂至极的难营中。

    “哦,对了!左相,麻烦你再通知一下古家,让他们送一些粮食过来!”昭原突然回过头,再次叮嘱道。

    陈文衍看着他的背影和那些亦步亦趋的灾民们,心里不由感慨道:“如果昭国现在是由他来执政,这内忧外患的局势必然不会如此严峻啊···”

    酉时将过,夕阳西下,橘红色的光辉撒满了萧条安静的南城灾民区,拥挤的淡红色茅屋散发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之感。

    数百灾民十人一堆地围着送来的铁锅熬粥,几十个大夫给那些受伤的灾民们包扎治疗,士兵和随从们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替一些老人孩子铺着被褥,还有一些送粮食过来的古家家丁则在“浩荡的皇威”下尽心尽力地修补着茅屋和破庙。

    其中,一座最大的破庙里面,正发生着一幕令人咋舌的场景。

    器宇轩昂,气势威严的昭原皇帝正给身边的灾民发着馒头,时不时还会嘘寒问暖一声,或者和蔼可亲地微笑一下,这让那些领到馒头的灾民都是惶恐至极啊!但同时,心里也莫名地多了一份满足!

    咱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但好歹也享受过“皇帝亲自发馒头”的最高规格待遇啊!

    这一辈子,怎么说也要比祖辈们牛·逼多了哈!

    昭原这不惜屈尊纡贵的举动和态度让灾民们感动非常,也让陈文衍他们震惊和敬服。

    气量和仁义,这是一个明君最应具备的品质。

    于光煜看着昭原微笑地将两个热乎的馒头递向自己,心里不禁也有些震动!

    他虽恨权贵欺压百姓,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读书人,虽然因为九品评定制无法入仕为官,但鱼跃龙门,得到天子赏识也一度是他的最终目标。

    “草民谢过皇上!”于光煜明显有些激动地接过了馒头。

    昭原笑了笑,施施然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抬眼向庙外看去,那些破败的茅屋即使在如此美好的晚霞的映衬下,依旧是那么的扎眼。

    这一刻,他想起了杜甫那首流芳百世的忧民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昭原长长的叹息声让所有人心弦颤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