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二章 严重分歧 (第2/3页)
,拒绝向中国提供一应的燃料,包括柴油,汽油一类的任何石油产品,他们已经知道,中国天下无敌的坦克集团,依靠的不是义和团的咒语,而是最真实的柴油。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度惊人,能够以冲撞方式屠杀俄军的恐怖之物,居然也靠的是燃烧汽油,这些情报,是败退的俄军逐渐知道的,世界各大国也逐步了解的,因此,他们决心采用遏制战略。
孙武的话很有道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将领的心思。中**队的整体素质根本有限,和俄军原来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基本上是一群乌合之众,靠着数百名思想见识前的军官集团来带动,以数十辆坦克为先导,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连打带吓,把百十万俄国毛子给拱翻的,绝对属于小公猪鼻子里插葱装大象吃了老母熊的经典。孙武认为,一旦坦克不能作用到战场上,则敌我双方的士气将有微妙的改变。
和段大鹏,孙武的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曹福田,曹先生属于忠实和忠诚有余,而智谋不足的类型,热血的中年人,典型的义和团大师兄之一,为人憨厚,义气,有威望,能收拢人心,和刘备差不多,又少了一些城府和刁滑。作为一名师团级别的将领,有着鲜明的优点和缺点,他认为,中**队的胜利,大多数是偶然,没有战胜俄军的绝对把握,就不要轻易出兵,胜利来之不易,要千万珍惜,一旦继续出兵北上,和俄军决战,失利的话,也许将前功尽弃,将大好形势破坏。从来没有不败的军队,中**队的连番胜利,已经到了极限,以后的胜负谁也说不准。
他们的话,得到了许多将领的支持,在会议上,一时竟然形成了微弱的多数,让栗云龙有些莫名其妙,时,政委在天津,和清廷的代表协商,等待着与俄国的谈判机会,欧阳参谋长在奉献天加紧督促兵工厂的生产和研制,只有栗云龙独自统帅聚集在哈尔滨一带补充整训的大军。
本来,会议是让大家商讨进兵方案的,现在,则成为是否进兵的前提命题,栗云龙见形势有变,就干脆修改了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会议开了两天,栗云龙让大家把心里的话倒了个干净,自己也思考了许多,然后,才开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自己也提出了意见。
他说:“毫无疑问,大家的意见都是很好的,是自己对于时局的清晰的,清醒的看法,也是对自己部队的准确了解。这一点儿上,诸位将领的意见都将对整个作战影响深远,没有这些意见,也许我们就会在未来的战争中遭遇许多的困难,危机,胜利难以有保障。”
说完话,他先给在座的军官们深深一鞠躬,特别是点名表扬了段大鹏,孙武,曹福田等,说他们有头脑,有见解,善于独立思考,是中国将领的好榜样。他没有做出彰否对错的立刻判断,而是要求军官们在一起好好讨论,分成小组,形成意见,可以针锋相对,激烈辩论。他给了将领们一天的时间。
这一天里,栗云龙没有参加会议,而是独立思考这些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