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爱国主义是一种病!得治! (第2/3页)
划给波兰是很不满的。德国有着不少波兹南出生的高层军官,波兹南尼亚实际上等于是个普鲁士军官养成所。其中著名的例如兴登堡与鲁登道夫,都诞生于波兹南。为了这个,战败后的德国最高指挥部甚至一度考虑废止停战协定,在东方重开战端。当然,这个无异于自杀的想法最后还是被放弃了。
接着是上西里西亚,德国人同样为国联对波兰的再三迁就与划分的不公感到愤愤不平。1920年8月17日,上西里西亚的波兰人发动了起义,被镇压后于1920年8月20日再度起义,直到1921年3月20根据《凡尔赛条约》对上西里西亚的归属问题进行了民族自决投票。投票的结果上德国人获得了大多数得票,当然,能让德国人不满,显然是因为结果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获得票数优势而获得整个上西里西亚。国联把上西里西亚的1/4划归了波兰,其余归德国。但是这样一个让德国人不满的结果显然没有使波兰人感到满足,他们于5月3日第三次发动起义。1921年10月,国联作出最后裁决,把上西里西亚30%的领土与46%的人口划归波兰,其余划归德国。
而根据国联1921年10月作出的把上西里西亚30%的领土与46%的人口划归波兰,其余划归德国的最后裁决。从表面上看,德国虽然由于三次波兰人起义而损失了不少按民族自决应得的土地,但是仍然占有了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人口与土地,但是西里西亚最宝贵的资源——煤矿,德国人却没有得到多少。该地区的61座煤矿仅有11座归德国,而且有一座还是归两国共有。国联这样的分蛋糕,还有波兰人这样对“体面战败”的自己予取予求,怎么能不让德国人愤怒?
至于直接被小胡子用来当作宣战借口的但泽走廊,那就更加的古怪了。由于所谓的但泽走廊,德国被波兰硬生生分成了两个部分,历史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古怪的边界划分方法了。东普鲁士只有通过波兰走廊才能与本土联系。毋庸置疑,这样的划分依据的是民族自决,但是民族主义毕竟只是想象的共同体,而国家是一个经济的实在的整体,如此划分甚至比把东普鲁士化归波兰更加不利于两国的关系。
如此一来,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使得德国承认了西部边界,但是《公约》对于德国东部边界却无一表示,即使是魏玛政府,也压根就不打算承认这条边界线。像1927年12月,毕苏茨基确曾设法劝说德国外交部长中最有和解精神的一位,也就是古斯塔夫·施特莱施曼开始就两国之间谅解一事进行谈判,但是施特莱施曼连这试探性的倡议也置之不理。由此可见,凡尔赛分蛋糕协议让两国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糟糕。
事实上,这主要还是波兰人自己造的孽。在波兰复国成功,波兰民族得到了满足之后,非但没有考虑消除与德国的矛盾,在实际的行动中还处处激发着在波兰的德意志人的愤恨。在波兹南尼亚和波莫瑞地区,当局与德意志人居民之间一开始起就在教育政策上发生了冲突;德国一加入国联,日内瓦就开始讨论对德语学校不足提出的怨言。毕苏茨基却毫不改变他继承自前辈们的“波兰化”倾向,并向德意志少数民族施加经济压力,故意迫使他们迁居德国(许多人真的这样做了)。上西里西亚虽在国联派来的专员们的保护下享有某种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