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新的轨道 (第2/3页)
魏深起身,大步离开了舰桥。
戚玥在星图上又画下一个点:“邢天和,你发现了吗?穿梭虫洞的时间也稳定在一分半,不再下降了。”
“恩。”重新启动之后的机甲已经被改回作战系统,邢天和正在根据需要和习惯做细微调整。“方位上的变化规律呢?”
“如果我没有猜错,我们正在以这个点为中心,以空间跃迁的方式作圆周运动。”戚玥将星图放大之后,指着中心空无一物的地方,“这里原本没有任何恒星、行星,甚至小行星都没有。附近虽然是较为炙热的恒星生成区,但是气体密度也在每立方米10的9次方个分子以下,可以说除非这里突然出现了300个太阳质量级别的黑洞,或者是暗能量,否则没办法解释唐星的这种运动。”
“就算有也没法解释。”邢天和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最后几项设定。
“不过这还不是我最担心的。”戚玥紧皱着眉。眼前的一切超越了她的认知,很多数据让她有点摸不着头脑,无法理解。
“我最担心的是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频繁做星球级别的虫洞穿梭,会不会造成区域内的时空崩溃。”
邢天和并非理论学者,他“哦”了一声,便问:“那是什么?”
“这和时空理论有关,我理解的还不算全面细致,只能说是略窥门径。”戚玥之所以会对这些有研究,也和她的专业关系不大,而是得益于她一直在努力地完善麦兜网络功能,为它建立能脱离天网制约的独立信息系统的行为。
“说说看。”
“你应该知道现代的虫洞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原理吧?”戚玥问。
邢天和:“你就当我不知道吧。”
戚玥于是想了想,整理思路之后解释道:“所谓的虫洞穿梭其实简单来解释是这样的。我们想要从宇宙中的A点到B点,如果按照正常光速航行,可能需要几百年。这已是人类做正常宇宙航行时的最快速度了。若真如此,我们恐怕永远也无法进行星际生活。
“但是跃迁技术的出现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如果通过虫洞从A到B,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的是,飞船的行进速度实际并没有改变。真正改变的,是路线长短。”
邢天和安静而认真地听着,丝毫不觉得眼前说话的是一个快要17岁的女孩,而是一个学识丰富讲解生动的学者。
这时候震动再次传来,他们穿出虫洞。戚玥又根据麦兜的对比结果画下一个坐标点。
“A点到B点的距离缩短了,所以航行变快了。可是这个距离是怎么缩短的呢?就是通过弯曲宇宙,折叠时空。原理上可以类比这个……”说到这里,戚玥拿起手中的软屏幕,“你看如果这个平面上有AB两点,如果是生活在平面内的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前后左右,是二维的,无法理解平面外的第三维。所以从AB间最近距离是直线。”
戚玥画了一条直线,将两点联系起来。
“但是如果将平面弯曲,乃至折叠,引入第三维度,看,这时A和B可以距离更近,甚至贴在一起。而原来最短的直线变成了远路,完全可以从不在平面内的直线从A到B。距离缩短,需要的时间就少得多了。”
邢天和点头认同:“所以如果我们的世界是三维的,那么虫洞就是第四维度的直线。是空间弯曲之后产生的更短距。”
“对。”戚玥道,“所以,频繁的虫洞穿梭意味着频繁的折叠时空。尤其是向唐星现在的情况:移动范围相对较小,虫洞尺度过大。而空间频繁被折叠、弯曲、挤压,就会造成痕迹,从而产生局部不稳定性。当这种不稳定得不到及时缓解并且不断加剧时,崩溃会随之到来。以我现在的能力很难推算出具体数值,但是越早能脱离这种状态越好。”
邢天和沉思了几秒,道:“你先把推算的结果给我。”
“好。”
这其实并不难。麦兜只花了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就根据现有数据将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