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七八. 南征北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七八. 南征北战 (第2/3页)

为忧虑的就是西夏皇室以及西北军了。在秦国军队击溃西夏各处军司,直奔兴庆府的时候,西北军终究下了决心,在西夏大宋边境处的西夏军队回兵兴庆的时候,开始起兵追击,最终和黑旗军一起将西夏的最后一只有生力量完全击溃。

    尽管西北军的各位将军拖延到了现在,但唐书也没有因为怪罪什么,这也是人之常情,安抚了西北军的首脑,加官进爵就不用说了。还有着大量的赏赐,也让西北军按下了心。连同秦军一起兵围西夏国都。

    连番攻城,走投无路之下的西夏皇室最终选择了献城投降,除了依照惯例处罚负隅顽抗的人员之外,对于西夏皇室唐书还是保持着一定的优待的,直接册封西夏公主李清露为侧妃,也算是让西夏皇室和投降的官员们按下了心,这其中有权谋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唐书对这个女人感兴趣罢了。

    这可是剧情中虚竹的梦姑啊。还是李秋水的孙女,和王语嫣也算是亲戚。关系还不远。总之这辈分也算是彻底的乱了。不过唐书也没有放在心上。拿下西夏之后,照例留下守备军队,以及各处官员,除了西夏投降的官员之外,唐书也留下了大量精通如今秦国制度的预备官员处理政务。

    西夏王室连同一些大臣都被迁移到了汴梁城,而西北军也更换了驻地,当然在那之前,先是发放秦军的俸禄,秦军丰厚的待遇让西北军的士兵们各个欢喜不已。就算是那些将军们也为此高兴,因为在秦国军人地位很是崇高,但无论如何,类似种家折家也不能保持家族军的成色了。

    都需要重新接受整编,秦国不只是彻底的军政分离,就连军人也和当年时代的惯例不同,将军只负责领军打仗。而人事后勤等等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也最大限度的免除军阀势力的形成。当然,再怎么样也只是尽量避免而已,而且如今秦国的军队。因为时代的局限问题,也根本不能和后世相比。唐书不过是尽最大努力罢了。

    以往西北军的左右摇摆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习惯了掌握权力,如今却要失去,那种感觉绝对不好。只不过如今的情况也由不得他们继续犹豫了。

    拿下了西夏和西北军,如今古凉州和关中之地也是收入了秦国之手,如今唐书这个秦国才算是勉强名副其实,尽管如今的关中已经不是当年的王霸之基了,还需要投入资源进行治理,不过这些对唐书而言就是小意思。

    拿下西夏西北之后,唐书也没有停止,继续率领大军南下,湖广守备军一击而溃,直到拿下了大半的湖广以及部分江淮地区才算是告一段落。并不是唐书不想继续打下去,只不过秦军中绝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再加上南方地形复杂,水军的重要性就提升起来。

    为了适应南方战场,秦军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整训,而且刚刚纳入统治的地区也需要进行各种制度改?革等等,唐书可不能像蒙古人那样只顾着破坏。

    秦军停止了行动,让一日三惊的大宋朝廷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江淮以及湖广部分地区沦陷,也让大宋朝廷在江宁根本不能安睡,大宋再次迁都,这次直接撤到南边的泉州,而这一路奔波,高太皇太后去世,刚刚在泉州安置没有多少天,哲宗也随即去世。经过一番争论之后,端王即位,这位也就是那个很有名气的徽宗。

    不过大宋这一番折腾,特别是有着秦国在一旁比较,也让很多人都认清了大宋如今已经是日薄西山,只能在秦国的威压下苟延残喘,看清这个事实之上,湖广江淮很多地区主动开始依附秦国。

    在这期间并不是没有什么意外,除了依附秦国,或者依然效忠大宋之外,两国交战,也使得不少野心家冒了出来,其中就有慕容复了,这位慕容家的少爷之前在西夏发展的很不错,但因为秦国一举攻下西夏,也使得他的梦想破碎,只能离开了西夏。但因为大宋再次迁都,也让他看到了机会。

    于是慕容复在衡州开始起兵作乱,离开了秦国势力范围,想要在大宋衰弱的过程中分一杯羹就是慕容复的想法了。因为慕容家几代累积的各种物资,再加上招揽的各地帮会,以及慕容复在江湖上的声名,他这次起义的声势倒是轰轰烈烈的,不过结局也很悲催。

    大宋朝廷怒了,刚刚即位的徽宗以及众多大臣都怒了,这样的起义不纯粹是给大宋添堵吗?!好吧,秦国打不过,对付你们这些泥腿子却是没有问题的。尽管大宋一路南下,禁军以及各地方军多有出逃。但也都是奔向秦国,选择落草为寇的实在太少了,可以说这些起义军完全就是乌合之众。

    慕容复的起义军要好一些,毕竟慕容复在西夏也算是学习到了很多,但如果没有唐书那种犯规的手段,练兵从来都不是短时间的事情。而大宋朝廷如今拥有的正规军的数量可还是很不少的。为了大宋的军心士气,哪怕是伪装一下,大宋也要将起义军剿灭。

    声势浩大的慕容复就是杀鸡儆猴的鸡了,尽管纠缠了很长时间。但还是被大宋剿灭,慕容复失去了踪迹。不过唐书相信这个小强一般的人物,肯定还会冒出来的,不过他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小了。不,或者说有着唐书的存在,慕容复永远都没有任何机会的。

    这一年过去,秦国声势越发高涨,水军早在拿下青州之后,就可以创办,而且直接一步到位成为了海军。再加上吸收了不少的南方士兵,以及收编了大量原大宋军队,通过几个月的整编,在翌年开春之后,秦军再度南下,这一次,唐书是铁了心的准备直接覆灭大宋了。

    水陆并进。以秦军充足的准备,再加上强大的实力,对抗军心士气已丧的大宋军队,战争进程无比的顺利。甚至很多地区都是传檄而定,最终六个月后,秦军占领了大宋最后的地区泉州,而大宋皇室一脉连同大臣想要乘船出海外逃的时候,被秦国海军拿下。

    由此大宋原本疆域已经完全属于秦国了。结束这场战争,唐书称帝。各地都开始施行大秦制度。但战争还没有结束,唐书坐镇汴梁,派出十万军队开始进攻吐蕃,因为吐蕃地域的缘故,所以这十万大军绝对说得上是大秦军队的精华,完全能够承受高原地区的气压进行战斗。

    而且唐书直接拿出了大杀器,解除吐蕃混乱的农奴制度,征求普通吐蕃人的支持。尽管地形险隘,但有着强大的信息支持,以及众多农奴的响应,吐蕃并没有能够坚持多久,宣告了破灭。吐蕃诸部由此而亡,各部首领长老,被俘虏的全部押解上京。

    吐蕃诸部破灭之后,秦国再起大军,这次的目标却是大理,唐书的心很大,再加上有着足够的实力,自然不想就这么守成度日,他更希望的还是进取开拓。

    大军汇集,大理段氏皇族仓皇惊慌,经过数年的战争,周边的国家都已经认同了大秦的庞大势力不能抵抗,但就这么放弃祖宗基业,段氏皇族也是有些不甘心。在这危机时刻,甚至段延庆都顾不得继续和大理段氏皇族继续争斗了,一心想要帮助大理,不过段延庆是积极的主战派。

    就在这期间,段誉带着大理段氏的托付来到了汴梁城皇宫求见唐书,不只是段誉,就连乔峰也来了。乔峰自从和萧远山寻亲之后,一直未曾和唐书碰面,或者如今唐书的身份让他有了顾忌。不过无论如何,如今见到乔峰,唐书也很高兴,三人见面先是叙旧。

    唐书得知乔峰已经结婚生子,很是高兴,也没有摆什么皇帝的架子,直接让人送来大量的珍惜宝物算是礼物送给乔峰的孩子,三人叙旧喝酒,倒很是痛快。当然段誉有些例外。

    乔峰这些年没有来找唐书,并不是对唐书有什么意见,尽管大秦几乎就是建立在大辽的毁灭之上,但乔峰一直生活在中原,自然更加的认同汉人了,而且秦国的政策摆放在那里,没有什么歧视,很多契丹人蒙古人和女真人只要加入了秦国,生活过的都非常的不错,这点游览各地的乔峰也都看到了。

    乔峰也认为有着唐书这样的君主,是这片土地的幸运。

    随后唐书也和段誉谈起了大理的事情,乔峰原本想要回避。不过却被唐书拉住了。乔峰此来本就是段誉拜托的,说起来,段誉和唐书还真没有多大的交情。

    段誉此来就是想要问问唐书这件事情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大理可以称臣纳贡。不过却被唐书明确的拒绝了,唐书直接告诉段誉,他想要做的是世界征服者,他不会停下征服的脚步,简单的称臣纳贡根本不能满足唐书的要求,只有融合才是他的追求。

    不过唐书也给了段誉一些不错的条件,段氏皇族可以封王。各种待遇绝对不差。段誉最终只能带着唐书的最终条件回去了大理,大理难为了一段时间,眼见秦国大军就要动手,段氏皇族终于选择了屈服,这也和段氏皇族的理念和习惯有关,崇信佛教的他们,根本没有玉石俱焚的想法。

    唐书没有食言,给了大理皇族极高的待遇,并且类似天龙寺等地直接册封给了段氏。唐书倒是希望以后段氏直接全体信佛就好了。如果段氏不做什么谋反之类的事情。唐书也会好好的养着他们,毕竟他们也算给唐书省了很多的麻烦。

    不过对于大理的这个结局。段延庆却是不能接受,最终铤而走险,直接选择入宫行刺,直接被大内侍卫击毙。他却是不知道,如果真正说起来,大秦皇宫才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武学圣地,高手无数,就算段延庆武功不错,但进入这里。也是自寻死路。

    乔峰原本想要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