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 挖坑 (第2/3页)
们认为侵略者是美好的。光荣的。值得骄傲的吗??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不能掌握的命运的时期,在灾难之时,迁徙他处,这是非常正常的,这在很多国家历史上都发生过,这点任何人都不能反驳吧。
在那段悲惨时期,确实有不少人离开了华夏,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不爱这个国家,只不过因为在那动荡的环境下,不能掌握自身命运下的无奈选择。毕竟颠沛流离是大部分人都不想选择的。而这也有着其他的含义,带着的血脉和风俗去一个安全的地点,将血脉和荣誉风俗延续下去,这也是一种本能,没有任何需要避讳的。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迁徙和那些为了理想为了志愿主动去往其他地区并不相同。恩,这句话是为了防止有人曲解之前我回答问题的答案。
正因为有着沉沦的低谷,所以后人才能依此得到教训,更加努力奋发的向上,正如现在的华夏,所以我称赞华夏的美好,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说这些,我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正视历史。历史并不是后人的负担,而是后人的警醒,要正确对待历史的荣辱,这也是一项值得赞美的品质。
我方才回答问题时所说的,正是澳大利亚的历史,那么现在你们还认为我侮辱了澳大利亚吗?”无错网不跳字。
长篇大论的说完,巨大的会议室内一阵安静,众人都在思索唐书的言语,心中渐渐对唐书多了些敬佩,毕竟唐书讲的非常透彻有道理,而他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思想如何不让人佩服那!
而在场的华夏子弟的感受却又不同的,正如唐书所说的,那段历史是所有华夏人心中永远的痛,而痛苦往往让人想要遗忘,但听了唐书的言语之后,他们正视屈辱的历史,为了再次的崛起才是最应该做的选择。
一,对于唐书,他们也是多了很多真心的敬佩,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或者财富之类的,只是他这段言语就足以令华夏人认同了!
而唐书也是长长的舒了口气,方才的言语中,有一些确实是唐书的所思所想,而还有一些却是纯粹的乱说了。
就像唐书反问的那句,侵略者是美好的吗?在唐书的心中,侵略者的确是美好的,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但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侵略者必须是的国家民族。
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所有的国家和个人都为渲染一件文明友爱的外衣,不管内心是如何想的,但表现出来一定要文明友爱,所以唐书才会有那么一说。
当然,唐书说出了这些言语肯定不是因为被赶出去的那位澳大利亚记者所谓的侮辱澳大利亚所触动,呃,需要说明的是,唐书回答问题的时候,心中对于澳大利亚确实不怠敬。
华夏的那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就算今天能够技巧的回避,但是以后,只要唐书还要称赞华夏,那么这个问题肯定还会再来,既然这样,唐书索性今天直接说开了,借助现场的气氛和澳大利亚的问题,将放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一举解决麻烦。
那么以后如果还有人提这个问题,那么他就是心怀不轨者,向往卑劣的侵略者的人!
不只是如此,唐书说出这番言语也是在铺垫,在挖坑,准备埋某个亚洲国家,今天确定了道德制高点,那么以后自然能够居高临下的鄙视和谴责了!
要如果以后某个无耻的国家篡改历史和参拜神厕的时候,唐书就可以好好说道说道了。
如今的唐书真的是非常狡猾的。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提醒一下。那就是我的长辈也就是我的爷爷当年之所以离开华夏的情况和一般人并不相同,或许在场一些美国的记者了解一些,当年我爷爷是一名将军,他参与了反抗侵略的战争,直到将所有侵略者驱逐出了华夏之后,因为一些其他原因才离开华夏,去到了美国打拼。”
唐书随后加了一句。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句话都是怔了怔,除了一些美国记者真正了解过唐书详细资料,从而有一些了解之外,其他记者,就算是华夏的记者和工作人员都对这个方面没有任何了解。
张晓彤愕然眨眨眼,旋即就有些明白了,之前她还考虑唐书和唐市长之间到底有关系那,听到唐书说起他的爷爷,那么到是可以想象了。
其他的华夏工作人员也有些明白唐书的意思了,毕竟当时两党之间的问题,他们都清楚。
“好了,这位纽约时报的记者,下一个问题就由你来吧。”
被唐书点中的纽约时报的记者却是一名身材高挑的红发美女。
“唐,您拍摄的《阿甘正传》的后期制作还没有完成,这和您以往的效率可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据一些媒体报道,其实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已经完成,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