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七章 小心应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七章 小心应对 (第2/3页)

清楚了。”王仲明含糊答道,他知道,因为他过去的简历都是编的,很难经得起详细推敲,所以要尽量模糊一些,这样万一有什么矛盾的地方自已还可以想办法补救。

    “**岁?这么小?可惜了,可惜了,就算要放弃下棋,至少也得到十三四岁还没冲上段再做决定呀。因为一次冲段失利就放弃围棋,实在是太可惜了。”黄德志闻听是连声叹惜——现在成为职业棋手的年纪虽然呈现低龄化,冲段成功的棋手年纪越来越小,但大部分还是以十三四岁居多,十一二岁者尽管也有,不过所的比例只有一小部分,十岁者更是凤máo麟角,几年也未必能碰上一个,至于**岁入段,截至今天,中日韩三国中还没有先例。

    “呵,没办法,下棋只是人生面临的无数选择中的一个,当时继续下棋,也未必就能有好的结果呵呵,没有发生过的事儿,谁知道呢。”王仲明笑笑,笑容中带着一点点的苦涩。

    “嗯,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你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只靠自学不仅赢了曹英那样的业余顶尖强手,而且还赢了崔尚志那样的职业棋手,可见你在围棋上的天赋很高,如果当时坚持下来,保持系统的训练学习,成为第一流的职业棋手应该不是问题,唉,可惜,当时我要是知道有你这样的棋童,肯定会想方设法让你能继续学棋。”黄德志又是长叹一声,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遗憾。

    “呵,参加段位赛的孩子成百上千,当时比我强的人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许多人不也是最终没能成为职业棋手,您要是为这种事儿而自责的话,只怕展柜里再摆多一倍的奖杯也没办法让您开心了。”王仲明劝解道——沙里淘金,几十几百箩的泥沙晒过,留下来的可能只有几粒金沙,人才的发现除了合理的机制,运气同样也是不能缺少的一环,每年得到职业棋手资格的人总有二三十位,但真正下出名堂的能有几位?相比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平庸棋手,冲段失败者说不定反倒是幸运的。

    “呵呵,也对,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了,再怎么想也是于事无补了。不过我很好奇,你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之前也没有从事过和围棋相关的工作,你的棋是怎么达到现在的水平的?”黄德志好奇问道,做为一名下了几十年棋的老棋手,他很难相信一个人单靠自已琢磨研究就能达到战胜曹英,崔尚志那种水平高手的实力。

    “噢,呵,我虽然没有参加过比赛,不过我经常在网上下棋,网上的强手很多,我就是通过和他们的磨练才慢慢提高了实力。”王仲明笑道——好在自已在加入棋胜楼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不然还真不好找到合理的回答。

    “网上下棋?只靠网上下棋就能达到那样的水平吗?呵呵,我总觉得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吧。虽然我没有在网上下过棋,不过也听不少年轻人说过网上下棋的事,听他们讲,网上下棋有有益的一面,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面对的是电脑,和比赛时面对真正的对手时感觉不一样,所以下出的棋往往比真正对局时更大胆,更jī烈,感觉方面的东西更多一些,好处是容易走成jī战的局面,对提高计算的速度很有帮助,但不利的一面则是随手棋太多,计算的的深度不够,所以我的看法是下网棋比较适合于普通的业余爱好者,但到了一定水平以后,网棋对提高棋手实力的帮助就很小了,甚至可能会起到负面作用,终究正式比赛还是需要棋手面对面的对弈,下网棋时养成的习惯搞不好就会成为致命伤。”董德志说道,看来他这位棋院的掌mén人对网棋也是做过一些研究,有自已的想法和观点,而他的观点和想法显然是对网棋持负面态度。

    “您说的对。下惯了网棋的确会对棋手现实中的比赛发生影响,不过这种影响的作用大小,是正面还是负面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就如刚才您所讲的,网棋的特点要求棋手更重视第一感,对计算速度的要求比深度的要求更重要,如果是以前普遍每方三个小时或三个半小时的正式比赛,这种凭借第一感,求速度而不是深度的行棋方法可能会遭到对方的反击而吃亏,因为对方有足够的时间去计算你没有去想的那些第一感以外的变化,但由于追求比赛的商业化,许多比赛的时间都在缩短,现在世界大赛的对局时间一般都是每方两个小时,甚至有些比赛每方的自由支配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在用时上和快赛比赛已经差不了多少,如此一来,棋手用来计算思考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一个长考可能就把时间用掉一半,早早进入读秒的不利状态,这种用时制度的改变,客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