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背嵬军VS铁浮屠 (第2/3页)
此时韩家水军营寨中,近半兵力已调到江上,而江上兵船,正费劲与火船较劲。营寨之内,只剩下不足三千人——更糟糕的是,前往江上迎战的,自然多为正兵与船工;留下守营的,大半是辅兵、役夫,正兵不过千人。
一千宋兵,对上一千金兵,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是刘光世的部队,直接溃散没商量;如果是张俊的部队,先抵抗一阵,再溃退;韩世忠的部队,可以一战。
只是,最大的问题是,这支夜袭敌军不是普通的金兵。而是十余万金东路军中,最‘精’锐的兀术军里边最强悍的‘女’真突击兵,其中有一支百人队,是铁浮屠!
后世一说起铁浮屠,脑海中就闪现一支全身重铠,止‘露’双目,马披具装,形似铁塔的重骑兵造型。实际上,兀术更多使用铁浮屠,不是在野战中,而是用以攻城。
在另一个时空十年之后发生的顺昌之战,顺昌府通判汪若海曾上奏折称:“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
铁浮屠,上马为重骑,下马为重步,野战攻城,无军不破,无坚不摧。十年后的兀术,也不过只有三千骑。而在建炎四年之时,兀术手里,只有三百骑。为了击垮宋军,他一下就拿出了三分之一的最‘精’锐力量,不可谓不下血本。
“水上咱们干不过南军,但上了岸,就是咱们的天下。我不要求你带回多少活人。我只要求你把韩世忠与他的大军全变成死人!”这是临出发前,兀术‘私’下里对斜卯阿里与赤盏晖‘交’待的底限。意思很明显,这三千金兵死光都不会问他们的罪,但有一条——必须踏平南军水寨。
赤盏晖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即将成功。
前方。水寨幢幢栅栏在望。
百人铁浮屠铁甲流光,刀‘棒’在手,每一步起落,都带着刺耳的金属摩擦音与地面震颤。一千金兵弓手在后,人手一张硬弓。两撒袋火箭。
“预备!”赤盏晖杀气腾腾的声音在暗夜中分外瘆人。
咯吱吱……弓如满月,箭搭弦上。数十个持火把辅兵飞快从队伍前跑过,火焰燎过处,浸渍火油的箭矢蓬地燃起赤焰。
“放!”
划过夜空的千条流焰,看上去炫目灿烂,好似上元节的焰火,但落下之后,却是一场灾难。
笃笃笃……成百上千的火矢,钉在木栅、辕‘门’、旁牌、铠甲之上,燃起熊熊烈火,火光之中,士卒奔走呼号,‘乱’成一团。
水寨辕‘门’后方,一支衣甲鲜明、手持长刀大斧的百人重步兵队静静伫立,与背景的火光与士卒惊奔,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重步兵阵侧方,就是他们的将主,韩世忠。
这支重步兵,便是韩世忠的亲卫队,号“背嵬军”。
韩世忠曾听到坊间传言,天诛军曾在饮马滩之战中,以重甲长刀大斧兵,重创金军。虽然那所谓的全歼战绩令人不敢相信,但军兵披重甲,以长刀大斧击斫,这个思路却引起了韩世忠的浓厚兴趣。
不过,在建炎三年以前,韩世忠的部队还是杂牌军,没能真正进入赵构的法眼,所以装备上没什么保障,想法未能付诸实行。直到“苗刘之变”,韩世忠一举立下大功,成为赵构眼中的红人,这才得到百副步人甲,清一‘色’掉刀及重斧,终于组建起首支重步兵队。
“嵬”这种物事,是韩世忠镇守河北时,见到北地人用来背水的一种大瓮,极其沉重,非彪形大汉不能背起。因其重步兵队中,无一不是百里挑一的‘精’壮骁勇军士,故此命名“背嵬军”。
在历史上,岳家军的重甲骑兵也延续了这个名称。当然,在这个时空,岳飞军中已不会再有背嵬军这一兵种,而是由更强悍的战车火枪兵取而代之。
一百背嵬军VS一百铁浮屠。
都是这个时代最强悍之重甲兵,都持重武器,都是同样兵力。
谁会赢?
韩世忠头戴八瓣鎏金盔,一身熟铜山文字甲,手持一柄最宜步战使用的斩马刀,只吼了三声:
“你们是谁?”
“背嵬军!”
“你们是谁?”
“背嵬军!”
“你们是谁?”
“背嵬军!”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气势不断攀升。
韩世忠再不多言,斩马刀凌空下劈,仿佛劈开眼前火焰。百人背嵬军,踏步而前,踩过烈焰,撞破辕‘门’,与迎面而来的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