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整治(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整治(上) (第2/3页)

仪当年嫁入6家后的五成的陪嫁田产,这些以后都是6希的陪嫁,6家这样的重用,可见穆氏一家在6家家生子中的地位。6家巷的住户,随便哪个都知道穆氏家住在那里,

    司澈不过说了老宋和阿伦两个名字,狗儿就在大家的指点下,很快的领他到宋家了。6家巷住的都是6家的奴婢,故盖得都是低矮的民房,但全是用青砖砌成,一扇扇防火墙高高的耸立着,地面上用整齐的大石块铺地,路面十分的干净整洁,沿街还有不少宽敞的店面,司澈看得愣住了。

    “少君你不知道吧,这6家巷前几年主家派人来翻修了一次,路面都挖开了,下面铺了两条长长的陶管,一根是排雨水的、一根是排污水的,还有给一些漏雨的房屋翻修……哎呀!都修了快三年了,现在还有南北两条弄没修完呢!大家都说这么下去,说不定要花上几万贯呢!”

    “真不愧是6家啊!原本这儿只要下上半天雨,家家户户都淹了,可这两根陶管一排,下再大的雨都不水淹了,还有这儿啊,一大早就有人起来扫大街,一天三次有人来收夜香,这里的店面但凡吃的、用的都有,还比外面新鲜些,价格也不贵,听说6家的奴婢每月还有工钱呢……”狗儿滔滔不绝的说,心中十分羡慕,他阿爷也常说,如果这辈子能住进6家巷就满足了,听说6家就算对低级的下人,每月都能有不少米粮和蔬果。

    东平坊是唯一的一座离朱雀大街非常近,却极少有贵人来此的民坊,因为此处大部分住的都是达官贵族的奴婢,坊市虽繁华,但因住客地位太低下的缘故,坊内环境并不太好,官府平时也不怎么管,几姓家奴各归各管、秋毫不犯。但6家前几年对这里的翻修,让人不禁羡慕起6家的家奴,奴婢说到底就是主人家私产,私奴是比牲畜还不如的东西,就算有几家得脸的奴才,得了主家的信任,能得些赏,平常的仆佣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什么工钱?又曾几何时见过主家这么关心过奴才衣食住行的?

    这些事,司澈要比狗儿清楚多了,因为6家巷能今天,还有他的一份功劳,但在今天之前,他从来过此地,对6家巷的改变也完全不知,如今亲眼所见,难免有些震撼。翻修6家巷,是袁夫人教大娘子管家以来,放手让大娘子做的第一件事,当时大娘子才刚满十岁,当时袁夫人话一出口,就有不少人反对,可袁夫人和郎君完全的偏向大娘子,郎君甚至说,“我大兄十七岁便能主持修建了元渠,为什么我女不能翻修一间小小的民宅?”6琉口中的大兄,就是6璋,6家的少年天才,从小聪慧过人,十七岁就主持挖掘了元渠(6璋字子元,故称元渠),元渠修建好之后,引泾水入渭,既是水运航道,又有灌溉之利,使泾阳成了前梁和如今大宋主要的粮食产地。

    这些翻修一开始是花了不少钱,但第二年开始,大娘子就已经不往里面填钱了,说不定再过几年就能赚回来了。大娘子在得到袁夫人和郎君允许后,并没有马上翻修6家巷,而是派了几十人,花了半个月时间把6家巷完全了解了一遍,又同几个大管事,商议了足足近半年,才最终确定了如何翻修6家巷。司澈因从小对数字非常敏感,更是被6希叫着全程参与。

    司澈知道这些砖瓦陶管的土料,都是从大娘子从别庄里挖出来的,挖出来的大坑后来做了水塘,水塘里养鱼、养藕、养红菱……塘边养桑树,桑树能养蚕、能染布、能入药,桑葚能做果干、桑葚酒,蚕沙可以喂鱼,同时鱼粪又能滋养池塘中的水生作物……

    田庄出产的丝缎、丝绵、鱼干、果干等物皆通过高少君从南方运到北方,转手本钱就翻了几倍,同时派人开辟了荒地,派人精心养地,最初下等地的时候,种上蚕豆、豌豆、蔬菜这些对土地要求不高的作物,蔬菜尽数运到城里,供给6家巷的下人,价格比城中还要便宜些,出产的豆类,用来养鸡鸭鹅豕这些家禽,但凡出产的肉类除了制成肉干外,首先供给的就是高少君养的那群近卫,高少君的近卫可都是大娘子顿顿上好的精米、肉食蛋类、蔬果药物,精心养出来的,高少君能入战场便能立功,和大娘子帮着他培养的那批精兵不无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