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将行益州(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将行益州(二) (第2/3页)

处的来吗?但转念一想,高严是阿弟教养大的,和皎皎青梅竹马,又一向对皎皎言听计从,心里稍稍放松了些,毕竟是皎皎的终生大事,阿弟肯答应,也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吧?又听高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她也随口附和道:“是啊,大母,我们可要好好合计合计了。”

    高皇后听两人这么一说,有些担忧的朝郑启望去,之前郑启提起乐平和阳平婚事的时候,高太皇太后可没什么表示啊。对高后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高太皇太后疼哪个她都开心,可她担心宫里其他人会说闲话。

    郑启岂是在意这种事的人?他戏谑的对高太皇太后说:“我瞧着阿严这小子可有的磨了,当初元澈可是跟我说过,女孩子十八岁嫁人生子最好的。”

    “哈哈——”高太皇太后笑着摇头,“阿琉这孩子,尽说些胡话,想当年我十八的时候,都是两个孩子的阿娘了!”

    6琉这话,也不是他一人的观点,从前梁开始,士族女出嫁都比较晚,越是受宠的士族女嫁的就越晚,相对的士族弟子成亲年纪都比较早,故士族中很多夫妻,妻子年纪都比丈夫要大一些。

    郑启陪着高太皇太后说笑了一会后,就先离开了,高皇后见天色不早了,也不打扰太皇太后休息,同豫章一起离开了。

    、

    、

    、

    “六匣金子?”

    6希刚到家,就接到了一个惊喜,她飞快的梳洗过后,兴冲冲的连头发都没擦干,就来找自己老爹了。6琉送走高威后,就去沐浴,长伯来书房的时候,内书房里只有6希一人在,听到长伯的回报,6希就算心里有准备,也吃了一惊。

    “不止六匣金子,还有三大箱书画,余下的十七箱皆为竹简。”长伯在看到一匣黄金后,就立刻让人把余下的箱子都打开,除了那六个小匣里是金条外,剩下的二十个箱子到全是书画竹简,“我让人稍稍整理了下,那些书画基本都是今人所作,那些竹简倒都是古籍,似乎是古纂字。”长伯也是6家人,虽然读书无成,可该有的见识还是有的。

    这些书画竹简是高家父子这些年的积蓄,高威自己大字不识几个,可他从小就喜欢书画这些雅物,当年跟着郑裕,打劫了不少地方豪强,高威每到一处除了金银珠宝外,就爱抢这些字画。他这习惯又被完美的被两个儿子给继承了,故高家私库中的书画还真不少。当年高严有机缘拜入6琉门下,喜得高威大开了十二天的流水席。这次来6家的时候,原本他原本只想送这些字画,可看了半天,还是觉得礼薄了一些,最后还是高元亮提议,不如再加点金银,他才大手一挥,加上了那六箱黄金。

    “还——真是雅俗共赏……”6琉梳洗完,回内书房,就听到长伯的回报,也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迟疑了一会,才勉强说了这么一句话。

    6希则别过头暗暗好笑,她还第一次见耶耶这么委屈的给人找借口呢!

    6琉瞪了女儿一眼,吩咐长伯道,“先把那些字画竹简清理下,若真是古纂,就算送到六伯那儿去。”

    书房的两个僮儿随着长伯一起退下,这两个书童从小就在6琉书房伺候,论才华学识以及对书画的鉴赏,称不上大家,也比寻常士子要强上许多。

    6琉道:“等乐平公主和高元亮大婚的时候,你就照着这份礼,多一些补上去就是了。”他顿了顿道,“黄金就别送了,送些金器好了。”

    “知道。”6希点点头,想起自己来的目的,“耶耶,我给你看样好东西。”

    “什么?”6琉闻言挑眉,他可很难得会听女儿夸某样东西为好东西。

    “你看!”6希从春暄手中接过一个木匣放在6琉面前。

    6琉揭开木匣,里面是一叠切好的纸,6琉拿起一张,纸刚入手他就觉触感有异,“咦?”6琉直起了身体,专注的望着手中的纸,“磨墨。”

    伺候笔墨的丫鬟上前给6琉磨墨,6希则靠在软榻上,散着头发,让丫鬟给她拭干湿发。

    6琉蘸了墨,在纸上大书了几个字,他就发现了这纸和他惯用纸的不同之处,不仅纸面呈浅浅的黄色、光洁幼润,且浸润保墨、极易书画,“皎皎,这是你一直说的竹纸?”6琉放下笔欣喜的问,女儿在三年前曾对6家名下的造纸坊的工匠说过,以嫩竹为原料造纸,作出的纸质量更好,只是竹料坚硬,不易处理,工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制作。

    “是的。”6希看到成品,脸上难掩欣喜之色。

    学书画的多少都会对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有些了解,6希考上研究生后,导师是南方知名国画大家,注重对学生实践培养,不仅带他们到处采风写生,还领过他们去工坊看古法笔墨纸砚的制造工艺。6希对这些工艺的制作流程,多少还记得些。每次6希看到自家工坊里,把一棵棵参天大树给锯了做纸,她就觉得心揪揪的疼,这些树要长成这样得要多少年啊!难怪这时纸张属于奢侈品。

    江南一带竹林多,竹子又是年生的植物,6希就想起了竹纸的制作工艺,正巧6家先辈也有人琢磨过竹纸工艺,后碍于技术限制,不了了之。那位先辈很明确的在笔记中忧心忡忡的写道:“十年成树,百年成林,造纸之技,靡费既广,并害林木,长此以往,必竭泽而渔。”6希就以那本笔记为借口,让工坊研究竹纸。只是她纵然记得制作步骤,一旦真正开始实践,还是困难重重。

    她当年看过制作过程,皆为众所周知的几个大步骤,余下的重要小细节都是商业机密,她不可能知道,且竹纸制作还分了生料、熟料,6希自己也记得迷迷糊糊的,她还提出舍弃淀粉糊剂,改为植物性纸药,可她就记得纸药制作原料的几个植物名称,还是现代名称,对具体如何制作纸药,做完了应该加了多少进去,她完全都不清楚。

    6家的工匠照着她的说法,第一年便出了成品,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