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丁氏(1) (第2/3页)
这段诗的下面有一把小剑,剑把上有个小太极。剑是斜着的,剑头朝下,如果按照当初的方位来计算,这把剑应当是指向北山坪的。而这首诗的含义我们经过查询,发现其中“洛水”指的是现在的河南洛阳,涪江就是涪陵这一段的长江。从其歌颂的内容来看,无疑正是在歌颂程颐,因为程颐正是洛阳人。再加上程颐在点易洞参悟易经,石刻上的剑又指向点易洞的方向,丁前辈祖辈又都是住在北山坪的点易洞后面,虽然略显牵强,但是彼此都还是有一定关联的。于是我跟文师傅分析好久,觉得这大概是几天下来我们所掌握的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了。我们也说好,若是这条路再走不通,那么我们就要把实情告诉老丁,说我们无能为力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门坐船过河,给老丁打了电话,告诉他我们先去一趟点易洞,去哪里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线索出来。来过涪陵很多次,这几天来回奔波老丁家和市区,点易洞一直都在被我路过,我却始终没能去一睹真容。于是当我到了那里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山壁上的石刻众多,其中甚至还有陆游的亲笔。地方虽然不大,但却尽是饱学之士留下的墨宝。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洞,洞门顶上写着“点易洞”三个大字,想来当年程颐是在这个洞里参悟易经的。不过在洞门的两侧,我惊喜的发现,那首在题刻上写下的“洛水溯渊源,诚意正心,一代宗师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豆换西川。”如同对联一样一左一右刻在两边,进门处的地面上,也刻了把和题刻上的小剑一模一样的剑。剑尖所指向的方向,正是被淹没的白鹤梁。于是我和文师傅暗暗庆幸,这次也许是运气好,找对了地方了。我趴下身来,仔细看着第上那把小剑。顺着剑尖所指的方向,一块砖一块砖的找过去,在距离刻有小剑的拿块砖之外约七八块的地方,地上的砖面上,又刻了一段小诗:
“正公点易寅啸论寒暑,清水化墨辰吟笑春秋。”
这首诗我大概能够懂得,正公就是指的程颐,而这段肯定不是他自己刻上的。因为正公二字是在他死后才有的封号,而且我们看那排字的刻痕并不久远,边缘还比较锐利,这就说,这段文字是近代才刻上的,如若这一切跟丁家老前辈有关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首诗就是丁老前辈自己刻上的。诗的意境略微有些狂妄,有些不羁,是那种空有本领却无处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