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零八章 宣战(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零八章 宣战(上) (第2/3页)

朝中叶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即使是在明朝实行海禁的时候,各种海外走私贸易乃然层出不穷,在另一时空里所谓的明末资本主义荫芽,就是产生在这一地区。

    而商毅入主江南之后,又对海外贸易加以扶持和鼓励,因此才造戊了今天的局面,如果商毅迁都北京,绝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事实上如果照这个势头再发展几年,海外贸易将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禁海政策几乎就根本不可能在中国再发生了。

    因此日本单方面的停上了与中国的贸易来往,在中国由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加上在此以前,中国一直都在宣传日本与荷兰的恶行,因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日本与荷兰的映像也每况愈下。于是也有人开始呼吁政府釆取措施,保护海外商人。毕竟在此前,中华军曾多次以保护海外商人的名议对外出兵。有不少商行都联名向内阁请愿,请求政府通过国家层面,保障海外经商的安全,也有人通过报纸,向内阁请愿。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向与政府唱反调的[天理报]又跳出来,严励批评这些向政府、内阁请愿的商人,指责商人的这些请愿、呼吁行为是无事生非,擅挑外衅,危险国家,并且甴此展开将商人痛斥了一顿,所用的仍然是传统思想中的什么见利忘义、低买高卖、剥民之利肥己,败坏民俗,有损教化等等,甚致把那些在曰本被抓,被荷兰战船打劫生死不明的中国人认为是自作自受,因为心贪私利,而遭天遣,国家根本就不该理睬这些人。

    其实[天理报]所说这些,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者是出于激愤,而是故意所为,甚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因为[天理报]是以坚守传统道德为已任,认为治国大道就在于重农抑商,一向看不起商人,因此对帝国推行的重商励商政策一直都很有异议,由其是在建国的时候,商毅明确向全国宣示,四民平等,士农工商皆为国本,无分高低贵贱,更是让他们十分不满。因为他们是以道德维护者自居,自觉得是高人一等,而现在按帝国的制度,却可商人并列,自然非常的不爽。

    但这是商毅明文宣旨,等于是金口御言,[天理报]的一群人心里虽然不爽,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毕竟这可不比小打小闹,而是直接质疑皇帝制定的国策,偶尔打打擦边球还可以,一但明文质疑国策,是什么后果,[天理报]的一群人心里当然淸楚。

    而这一次却给[天理报]提供了一个好机会,明着是指责商人向政府的请愿行为,其实是指桑骂槐,潜意思当然就是指向政府的重商励商、四民平等的政策。

    但[天理报]却没有想到,这一次举动却是捅了一个马蜂窝,因为[天理报]这一下子是把所有的商人都给得罪了。

    如果还是在明朝的时候,这样做当然没什么,商人们就算是心里不满,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