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家在咫尺归不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11章 家在咫尺归不得 (第1/3页)

十二月十五日的平安镇,夜比往常来得更早些。

    ……

    往常的平安镇,黄昏时分是最迷人的。

    平安镇是群山环绕的一个很圆的圆,中间自西向东,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水将整个平安镇斜斜地从中间分成两部分,水是来自西侧山脉的山泉,河其实是数百年前人工开掘的土底老渠,渠名广济。广济渠的两边,就是平安镇最古老中心区,分布着几家颇有名气的百年老店。小店多是做吃食的,其中最有名是靠着西边的“董嬷茶点”,每过下午四点钟,这家小店就会开张,热腾腾的老汤锅里煮着被称之安燕的吃食,独特的燕尾造型,味道也是极鲜美的,经过近些年来平安镇的驴友在网络特别是围脖上的推广,也成为外来人到平安镇游玩必吃的一个热点。

    店的旁边就是跨越南北两岸的“长桥”,平安镇上的人总爱向外人吹嘘平安镇有一座长桥,桥头看不到桥尾,所以这桥就这么被定了名。其实,整座桥长也不过是一百零五点七八米,只是因为桥身是个高高的拱,才会桥头不见桥尾,这桥也是平安镇上的古物之一,桥边还立着省一级保护文物的石碑,这碑的旁边还有座和桥龄一样长的残碑,字迹已无法认全,据说是当初平安镇上某位状元,好吧,因国人的心态,状元满地,也许这位顶多只是位进士罢了,但总而言之,这是当年某位平安镇的成功人士为纪念母亲修建的。

    于是,每天下午来到附近小吃店的客人,都总会看到几位平安镇的老人边吃点心,边在那里争论着这桥是原本叫“春晖桥”还是“状元桥”,这个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同等级别的高难度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拱度太大的桥是不符合车辆通行的,再除去广济渠中段几个毫无美感又偏狭窄的板形桥,镇子东边的那座修才十来年的“顺成桥”就成了汽车特别是外来车通行镇子南北的主通道。至于镇上的人,交通基本靠走,顶多用用自行车和电动车,而且长桥那边有吃有喝,所以西边的人群会集中得更多一些。

    ……

    而现在的平安镇,却随着红日西沉,渐渐腐朽。

    往日热闹的长桥附近,现在依然很热。

    百年老店“董嬷茶点”已被烧成一片残垣断壁,估计是那锅百年老汤底下的永不熄灭的炉火在慌乱之中被人推倒,燃烧的更旺了,火势还蔓延到周边紧挨的小店。这片区域历史悠久,同样也意味着防火的设施也同样历史悠久,加之可以灭火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都生机全无地倒卧在地上,或是仍还直立着却成为只知道觅食的丧尸。间或有些房子里还有着几个瑟瑟发抖的身影,但要想法自救活下去的他们,也没有了救火的心力。

    僵直的几个身影徘徊在广济渠边,迟迟不去。往日清澈的渠水,一片浑浊,偶尔有大鱼在水中巡曳,却完全没了往日的嬉游在水草中的可爱模样,仿佛一夜之间不但个子长大了,而且还从食草类进化成了食腐类。

    河水中还有几具浮尸,可能是当初慌乱中掉下河水的,成了鱼类的食物。也不全对,其中也有那么一两具,还瞪着红红的眼,亮着獠牙,在水中一边漂着,一边张合着嘴巴,象百年老汤里还没煮熟的吃食,浮浮沉沉……

    ……

    平安镇东北方向的一幢小楼上,几个半遮半掩的人影已经观察镇上的情况很久了,直到天色开始发暗,才一个个猫着身体,爬下了楼。

    “还好,我们这边是镇子东北边,房子还算少。”人也少,丧尸更少,沈昊轩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

    “家那边情况也还算好。”董芳芳有些庆幸,刚从楼上用望远镜往家里看,好象厂门紧闭,里面有不少人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