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七九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七九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 (第2/3页)

说造船朝廷会拨钱粮物资下来,但从这里到长安来回用快马都要一个多月,王况可不想因为什么物资短缺而耽误了造船工期,更何况,自己就是先先垫付了物资,李老二也不会赖帐。

    俩老工匠这时候哪里有那闲工夫去理会王况,早就头碰头,脚碰脚的蹲在地上比比划划了,造了一辈子的船,对船的痴迷程度那是相当的高,冷不丁突然得了两个新法子,可以解决大问题,他们也顾不得这里是镇将府,当场就开始讨论起来,王况说的话也不知道他们听进去没听进去,只是挥了挥手,似乎不耐的道:“知道了知道了,后生怎恁地呱噪!”敢情这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对奉议郎说话了。

    王况摇了摇头,笑着走了,一辈子痴迷在技术上的人见多了,也没见过这么痴迷的。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他们是属于纯粹的技术型人才,不会搞那么多弯弯绕,由他们负责造船,应是放心的。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九月底,各地都已经开始秋收了。

    那矬子可能也是在刚来的时候在王况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因此并没住在富来客栈,反而是找了个家庭旅馆住了下来,不过这样一来倒是方便黄大他们监视,又有那家的主人得了交代,暗中注意着,所以矬子的一举一动全都被记录了下来。

    加上黄大带了陈大那帮人,分批不停的监视着那个矬子,也不停的将按矬子的行程全都报了上来,甚至连那矬子某日吃了几碗饭,啃了几个馍,喝几口水,上了几趟茅房,每次在茅房花了多少时间全都详详细细的记录了下来。

    果然是和王况猜测的一样,那矬子自农户们开始秋收后,就一直在各农庄转悠,看人们收获,看他们过称说收了多少多少,几日后,黄大来报,说是矬子收拾好了包裹,似乎是要走了。

    王况去了趟镇将府,让李业嗣写了个手令,交给黄大,黄大就带了陈大他们分批走了,有先有后,先走的人就快马加鞭赶到前面去,然后慢吞吞的走着,如此一来,从建安到闽县,一路上都有人盯着,只要矬子有什么异常,也能迅速的反应过来。

    王况交代给黄大的任务就是看矬子在哪出海,有没有同伙。如果是有同伙,是搭了大唐的海客的船的,就让黄大领着王霖泊冒充海贼,在海上将船拦下,只取那矬子和其同伙的性命,反正对于大唐海客来说,一个倭奴,杀了也就杀了,不会有人去关注他们的死活。

    即便是其同伙里有大唐子民,在王况看来也是该死的,为倭奴卖命的人的命,不足珍惜。

    王况不嗜杀,但并不代表着他能容忍。在王况的心里,即便是杀了这些倭奴而被李老二知道,李老二也不会怪罪自己,顶多责备几句。因为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说是吐蕃果然兵败,然后遣了使者,也就是后人非常熟悉的禄东赞前来求婚,结果被李老二好一顿喝斥。

    甚至连本来在真实的历史上,禄东赞在此次的出使中,能得李老二许配了一个宗室之女的事情都没有发生,那么看来,李老二应该是同意了王况的说法,吐蕃求亲是假,想要大唐的新技术是真。那么自己杀了几个偷得新耕种法子的倭人,李老二应该是不会生气的,只不过为了在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