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七0章 马周私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七0章 马周私访 (第2/3页)

,去县里帮着修修路了等等,反正几乎年年的农闲时都有活干。

    一直到了春耕,这才忙着自己家的田地,但只要秧苗插了下去,就又可以上山去采红菇晒了等到夏天就可以卖一笔钱。几亩的山石地上种的番薯也有了收成,收了番薯后,或是送到城里卖给富来客栈,或是自己煮了切块晒干,除了留些给小孩子当零嘴外,也有人上门来收。

    红姑卖完了,又到了栗子成熟的季节了,每年夏末,就会有许多在外地开小食铺的人赶了回来收栗子,又可以卖一笔钱,然后就等着秋收。

    秋收完了后,也不是没事情可干,番薯又可以再收一季了,出来番薯,还有平时去山上采的菌晒干了积累起来的,可以一次性的送到富来商行去,能换不少钱。

    到了冬天,还有冬笋,也还可以去城里做做短工,这些,积少成多,日子也就渐渐的好过多了。

    “阿爹呀,你都忘了,囡囡也能赚钱呢。”见陈老实说了半天,也没说到自己,那小女孩有些不乐意了,放下碗筷,掰起手指头数了起来:“囡囡养了十几只鸡,天天赶到竹林里吃虫子,每个月的鸡子也能卖不少钱,囡囡还带了弟弟去挖玉蚕卵,每年夏天也有不少啊,还有,还有。。。”

    “还有抓鳅子,还有晒鹅绒。”一边的小男孩补充道,“还有许多呢,姐姐都存了差不多有一贯的私房钱了,我也有好几吊呢。”

    正好那新妇从厨房里端了碗汤过来,一听这话,就打趣道:“哟,姑子都知道攒嫁妆了啊,看来得早点帮姑子置办一套嫁衣了哦,对啊,还有家里养的那几头豚,姑子出力不少呢。”一席话把那小女孩说得满脸通红,不依道:“嫂嫂就会取笑人,囡囡知道那豚还是嫂嫂出力多,而且囡囡还知道,嫂嫂也有私房钱,经常夜里偷偷摸摸给哥哥炖糖鸡子吃。”话一说完,似乎觉得说漏嘴了,伸了伸舌头。

    “不就几枚鸡子么,如今生活好啦,吃好点也没什么。”陈老实倒是看得开,这要是换了以前,别说糖鸡子,就是菜蔬都不大舍得吃的,要送到城里去换盐吃的。

    “客人您要是明年来啊,又能吃上好东西了,这不,就房前那几棵树,是小东家派送来的,整个建安,几乎家家都有几棵,说是顶好吃的果子,叫柰果,明年,就可以挂果啦,也不知道是个啥滋味,不过既然小东家说顶好吃,那就肯定是顶好吃的了。”

    “那这豚肉又是从何而来呢?”马周有一点不大明白,如今是夏天,他进村的时候也没见有人杀豚来分,这豚肉,分明就是从镇上去买来的,可镇上离这里也有几十里路,难道说,这家人天天去镇上?

    “嘿嘿,某家小子和囡囡,就在村里的学堂上学,附近的几个村子,挨得近的,就都在这村里的学堂上学,先生是县里轮流派下来的,不用钱。小东家说了,小孩子都要会学文断字,也不图日后能不能靠读书出人头地,但至少会识数,出门不吃亏。

    每隔三天,各村的孩子就都要到镇上去,由镇上的先生统一布置作业,顺带着考校一番,所以每次某都让他们带一两斤豚肉或羊肉回来,不急着吃就放竹篮里吊到房后的井中,夏天也能放上三四天不坏的。村里有好几口井呢,几户人家共一口,就是为图的好夏天存东西用,不信客人您去瞧瞧,这房后的井里,吊了好几大篮子的豚肉羊肉兔肉,都是左邻右舍的。”

    马周尤自不信,当下就请了陈老实带他去到井边,夏天的天黑的晚,这时候还能看见路,就见井口上果然横了好几根竹棍,竹棍上都栓着绳子,随便的拉起一根来看,果然是下面吊着个篮子,篮子里面放的正是肉,把所有的篮子都扯了上来看,都是如此,不过是有的篮子里肉多,有的肉少的区别而已。

    如此看来,这陈老实说得当是实话,这村里面的生活,应该是很富足了,比之长安的平民还要好。不过他又想起了先前陈老实说的话,疑问道:“家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上学堂么?连小娘子也去?”

    “嗯哪,小东家说,凡是小孩子都必须去,其实也不用小东家说这话,这上学堂不用钱,有哪家的会把孩子放在外面疯的,肯定都会送了去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道理谁都懂,有免费的书读,自然没人愿意落了后去。

    在陈老实家借宿了一晚,第二天马周就寻到了村里的学堂,学堂很好找,循着读书声找去就是了,这学堂,算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了,很宽敞,很明亮,学堂里有三十多个小孩子,男孩女孩都有,正在摇头晃脑的跟着一个山羊胡字的老先生一字一句的念着:“。。。上下和睦,夫唱妇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