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 危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六章 危险 (第3/3页)

人马,他们见这边严阵以待,就立刻缩了回去,那些援军,也利用有利地形,很快摆脱追击,消失无踪。

    又这么对峙了十几天,鞑靼王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他派来信使,给督帅送来求降书:他愿意对大秦国称臣,请求督帅不要攻城。

    他们面对的,只是鞑靼比较大的一个分支,督帅知道,就算他们消灭了这支鞑靼人,过不了几年,有其他分支的鞑靼人发展壮大,西线战事还会再次兴起,而如果让这支元气大伤的鞑靼人继续占据西部这片最好的牧场,他们势必要和其他前来争夺的鞑靼人战争,朝廷边界获得安宁的时间,说不定会更长。

    督帅认为鞑靼的信有诚意,他一面让围城将军不可懈怠,一面让人八百里加急,把鞑靼的投降书,送到了京城。皇上的旨意到达时候,地上的雪都开始融化了,塞外没有‘春’天,人们刚刚觉得有点暖意,夏天立刻就来临了,几天之内,雪就没了踪影,枯黄的草屑之间,到处是嫩嫩的绿芽,远远望去,已然是绿茵遍地了。

    皇上让督帅,押着鞑靼王,到大秦国距离鞑靼地盘最近的大城市青山城,和皇上派的大臣谈判,同时,皇上也同意了鞑靼王的条件,派一个重要的人,作为人质,押在鞑靼城里。

    赵承邦就是这个派往鞑靼城里的人质,虽然说的好听,是信使。

    皇上简直就是拿赵承邦的命,在赌博,赌鞑靼王是有诚意的,虽然赵督帅依然层层将鞑靼城围困着,鞑靼王本来也就几万人马,这里说不定会占他一半儿,但他若是要来个鱼死网破呢?大帐里没人敢反对皇上的旨意,他们对赵承邦的命运,无不捏着一把汗。

    “国舅就不用去了,我代替他就是。”陈二林请命。

    “还是我吧,我和国舅更像。”苏君青说。

    “我做他的卫兵。”田昆山太淳朴了,一点也不像个贵族,没法代替赵承邦。

    “你们都不用去,还是我去,料他鞑靼小贼没那个胆量。”赵承邦说。

    几个结拜兄弟,这时的情深意重,感动了督帅大帐的所有人。

    最后,陈、田、苏都作为赵承邦的卫兵,进了鞑靼城。

    茵茵几乎夜夜噩梦,在为这几个担心中,度过了草原的夏天。谈判进展得很顺利,大秦国王,允许鞑靼人进入战争争夺的地方放牧,鞑靼王,派王子作为人质,住进京城,每年,给朝廷上贡一万匹军马。皇上下旨,留下左路军元帅刘思林和右路军元帅单向平及其部下守卫边疆,督帅带着大部分兵将返回。

    赵承邦带着几位异‘性’兄弟,有惊无险的从鞑靼城里返回军营。

    茵茵看到他们,终于对失而复得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认识,她控制不住自己,哭得一塌糊涂,两世为人,她从没觉得自己这么失控过。

    除了赵国舅,几个男人都耐心地安慰他,陈二林竟然还用帕子,替她擦着眼泪,苏君青眼神严厉,想要制止,无奈他根本不看他。赵承邦最后脸上的线条也柔和起来,虽然说的话,并不好听:“行了,行了,别烦人了,‘女’人光会哭哭啼啼的。”

    茵茵实在控制不住自己,还在哽咽,赵承邦非常无奈地说道:“别哭了,这样难看死了。”

    ……

    督帅下令班师回京,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茵茵返回炮场,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她把自己的几件皮衣,送给那个伺候自己的大婶,大婶刚开始不敢要,茵茵比划了半天,她这才跪下磕头谢过,茵茵用一件大的衣服,把这些包好,好让她带走。

    士兵们在茵茵的指挥下,收拾好了帐里的所有东西,把帐篷都撤了,装好车,准备返回大营。

    一个站在车上的士兵,忽然大喊起来,他看到几个汉人装束,但行动却是鞑靼人做派的,鬼鬼祟祟在炮场转悠,茵茵朝他喊的地方看去,发现已经来不及了,这里守卫的士兵懈怠,让几个鞑靼人‘混’了进来,这些坏家伙,正在对炮场的帐篷放火,远处,火‘药’库已经有烟雾冒出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