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无线电电报机 (第3/3页)
炉,两个炼钢平炉正在建设,而机械厂生产了一批利用蒸汽机驱动的轧钢设备,加快了钢锭处理的速度。
整个沂州就像一个大工地,天天都有新的工厂开工,新的店铺开张,新的建筑出现。每天都又大量的淘金者举家来到沂州,围绕沂州建起一圈棚户区,把沂州城的面积直接扩大了一倍有余。
六月底的一天,闲下来的文申在王秀和张柏芝两人的陪同下,走在堪比后世南京步行街的沂州大街上。大街两边的小商小贩拿着土喇叭叫喊着:
“肥皂便宜了,五分一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上好钢刀便宜了,不要10元,也不要5元,只要1元,对,你没听错,千炼钢刀只要一元……”周围人群围着摊位一阵疯抢,一个看似契丹服饰的人对着摊主媚笑道:“这位大哥,一元是多少啊?银子收不收?”中年摊主一副看乡下人眼光看着此人,鄙视道:“新来的吧,连大宋钱庄的代金券都不知道,你沿着这条街第一个路口左转,就看到大宋钱庄,到那里把银子换成代金券再来买吧。谁知道你的银子成色怎么样,还是代金券好,拿着轻快,而且全国所有的大宋钱庄都可以兑换。”
众人哈哈大笑看着这个契丹人,契丹人老脸一红,急忙拨开人群,向大宋钱庄赶去。
“快来看,晶莹剔透的琉璃瓶,琉璃球,琉璃杯一个只卖一毛了。”一个年轻的小二站在一个店铺门口,大声招揽着生意。
听到此声音,姑娘小媳妇们三五成群的进入店铺,挑选自己喜欢的琉璃球。
王秀看着周围的人群,笑道:“好热闹啊。”张柏芝看着文申,笑道:“去年可不是这样,这些都是先生的功劳。”
文申笑道:“这些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走,我们当前面看看。”
三人来到临近沂州大街的大宋钱庄,只见钱庄门口排起三条长长的队伍。其中一条各个扛着箱子和布带看来是兑换代金券的,另一个带着空空的箱子看来是兑换银子,还有一条队伍人人都拿着一张纸。
文申走进一看,原来是发电报。文申旁边几个排队的,互相打屁道。
“这电报真是好东西。”一个书生感叹道。
“废话当然是好东西了,我家济南府的,隔着几百里路的,我在这里把信一发出去,家里没多久就收到了。而且也不贵,一个字才一分钱。”一个行脚商人摸着胡子笑道。“还有这个钱庄真方便,我在济南府存钱,然后从这里取钱,而且不收费用,真好,现在出门我也不用整体提心吊胆了。”
商人后面的身着丝绸富态的中年人,深有感触接腔道:“是啊。而且沂州的东西咋就这么便宜,我悔啊,当初为什么不带点钱。没想到这里居然有电报,这不我给家里发报赶快带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