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击武昌 (下) (第3/3页)
武昌城我就交给您了!”
武昌终于在经过清军和太平军的反复争夺之后,落到了百战军的手里。
兵不血刃,百战军甚至没有牺牲一个士兵。
武昌抚长江中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统称武汉三镇。
公元一八五二年,太平天国攻击武昌。
八五三年一月,在文昌门附近。太平军轰塌城墙二十多丈,太平军先头部队冲入缺口,其余方向的太平军则攀援云梯而上,攻入城内。清军四散溃逃,常大淳等自杀,提督双福、总兵常禄、王锦绣等被杀。于是,太平军攻克武昌。
太平军只在武昌呆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撤离了这里。随后,武昌就陷入到了反复争夺之中。
而现在,这一历史名城终于落到了张震手里。
夺取武昌对于百战军和张震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一,表明着张震的百战军,已经大步迈出两江之地,转而攻击清政府的的腹地。
也就是说,在防御的同时,张震已经转入局部进攻,甚至就连清政府的核心区域也都不能得到充分保全
其二,夺取武昌,张震等于在曾国藩的心脏安下了一颗钉子,即便湘军想要再次攻击,也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用来对付身后随时可能到来的攻击!
当年在太平天国建都时候,不外乎于河南、于南京、入川陕三途,但是也有人以为这三者都不现实。这一些人认为适合建都的地方先要交通便利,靠近经济达地区。利于取饷取粮,充实人口;二要河山险要,足以抵御外侵;三要有战略展空间,不能局促于一隅,不能易于受制于人。
而当时太平天国的战略。从天王和东王的战略选择上看,天王主张狂飙急进,趁清廷不能转入战时体制时候直击北京,取一局定乾坤之意;东王南下江南,割据东南半壁,以便和清廷长期对峙。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人提出了立都于武昌,北守三关,西守三峡,占据长江中游,以两湖为依托。而后顺江之下,攻略苏皖淅闽猜。经济上断绝清廷的江南粮源财源。等到实力雄厚,则西征四川北伐中原,而后分兵山西山东,进军河北。直击北京的战略意图。
但是这一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那么太平天国假设定都于武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他们还会直接面临百战军的攻击,还会直接面临来自于张震的盛胁吗?
可是,这一切仅仅都是假设了。
现在,武昌已经落到了张震手里。这等于给了张震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不说湘军,仅从太卑天国而言,它们已经暂时失去了周旋余地。
而这一切,却都是因为洪秀全不肯采纳李秀成的正确建议造成的,如果按照李秀成的正确建议,那么也许一切都会生改变。
仅仅是也许而已,历史上也不会有也许存在,武昌改变了天下走势。改变了天下力量的对比。
现在,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张震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