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庙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章 庙宇 (第2/3页)

捶他“卖菜呢?

    “是啊,趁这几天空闲来卖点菜。走,去家里说。”陈有福收了摊子,挑着剩下的白菜和秤杆领着两人往前走。

    “你现在可混出息了啊,看你这身打扮。”

    “呵呵,还好。你呢?收成怎么样?”

    “收成是不错。不过收成再好也就那样,赚不了什么钱啊。”

    ………………………………………。

    陈有福的家在山后,旁边坐落着一座宽大的学校,高楼耸立,很是气派,金一万告诉小夜这是他小时候就读的学校。小夜好奇的张望了一下,学校里正放假,没什么人,只有一个门?000浚芫病@锩娣可嶂诙啵戮啥加校鲅U嫉仄墓悖雌鹄赐蹲什恍?br/>

    陈有福领着两人拐个弯,进了家门,入房端出一盆糯米糖和一盘瓜子,让两人吃。

    “老爷子…”金一万看到屋子正中的一副遗像,诧异的问道,“去了?”

    “去了。前年腊月,给大佛雕眼睛的时候没抓牢,摔了下来。当场就去了。”陈有福边给两人倒水边说。

    金一万“哦”了一声。小夜看到哀伤刹那写满了他的眼角。

    “你们坐着,我给你们烧碗点心。今天我那口子走亲戚去了。”有福匆匆去厨房了。

    “好啊。你烧的好点,别象小时候那样。”金一万笑着说。看到有福的背影消失,他才慢慢回头。金一万看了眼小夜,指指遗像,“这个老人,是我们全乡的大恩人。你刚才看到的大佛,就是他雕的。”

    。

    老人叫庙头。如果活到今年该有60岁了。以前是专门塑佛的匠人,技术在全乡是最好的,特别是他雕的眼睛,栩栩如生,人所难及。他也因此在文革时吃够了苦。

    90年代以后各地又刮起了兴庙建寺的风。庙头就组建成立了一个施工队。都是虔诚信徒,都有些闲钱,乡村里建庙是很大方的。只要和建庙会关系搞好,匠人的收益一般很高,比普通盖房子高一倍多。庙头就是那几年发的家。他的施工队以技术精湛,价钱公道在乡里著称,生意红火的很,最多的时候施工队有50多人,一个月要赶三四处的活。但无论庙头多忙,每个大佛的眼睛,他都要亲自雕刻。刻前一日不喝酒,不吃荤腥。刻时清水一盆,白巾一条,净面洗手。然后斧凿刀划,泥土沙沙落下,片刻乃成。再狼毫朱笔,画佛点睛。每次庙头做这些动作时,围观的人都里三层外三层,在他们的眼里,庙头就是挥毫的王羲之,绘画的吴道子,他的朱笔,连通了世人和菩萨,连通了凡俗和圣洁。

    庙头成了远近闻名的达人富户。他的钱很多,乡人保守估计在50万上下。但庙头家里依然旧屋三间,破自行车一辆,逢年过节才割肉买菜,与村里并没区别。庙头把收益都投入到了他家隔壁的乡村小学。那里,地面平整,高搂耸立。楼是他们盖的,砖头水泥没要学校一分钱,工匠们的工资也是庙头自己发的;乡村小学设施先进,比县城小学还好很多,甚至98年就装了十几台电脑,这些也都是庙头买的。一时乡小学远近闻名,成了全县最好的学校。很多城里的孩子都千方百计来这里就读,这很让乡人自豪一阵。

    庙头每天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家里和工地间。闲暇时候,他也曾应邀去学校做演讲。面对黑压压一片师生,庙头在台上静立良久,只说了四个字:好好念书。声音低沉,仿佛梵音轻唱。

    庙头偶尔会在教室外听上半个小时,听那些郎郎的读书声和孩子的欢笑。这时他的脸色欣悦,神情和蔼,碰到老师在给孩子讲授什么是封建什么是迷信,他就摇头微笑,转身离去。

    庙头就这样每天在学校和寺院间奔忙。他从封建迷信里获得收益,然后把收益投入到反封建反迷信里。他一面虔诚的塑造着大佛,让人们可以顶礼膜拜,寻找精神寄托;一面极力的支持教育,让孩子们学习科学,不再迷信。他自己,却又是信佛的。

    庙头的人生,怪异而和谐。

    庙宇里,香烟缭绕,拜佛的人群川流不息;学校里,书声郎郎,一套套科学设施源源而入。两者之间,庙头的身影若隐若现,眼神迷茫,或许,连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为什么而努力?

    “这次回家,我最想见的就是他!”金一万忧伤的说,“想不到啊,这个给佛祖雕刻了一辈子慧眼的匠人,最终却死在佛祖的眼下。”

    …………………………..。

    有福出来了,端着两碗面条,上面铺着两个鸡蛋。“来,趁热吃。”

    金一万端过,又放下,他沉默了会,正色道,“有福,庙叔一辈子对我有恩,我从小就想,以后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他老人家。想不到…..他的坟在哪?我想去磕几个头。”

    “那也等吃完啊。”

    “先去吧。”金一万坚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