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雪夜天赐路遇灵狐 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风雪夜天赐路遇灵狐 2\ (第1/3页)

2

    天津,古时又叫天津卫。这里自汉代起,就是著名的水旱码头。隋朝以后,南北运河和海河在这里交汇,可直通海外。在三岔河口西岸,到了大元帝国时期,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娘娘宫。“天后”是传说中的护佑航海安全的女神。元代为使南粮北调,将天津卫作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因而,在元泰定三年(1326)年,“敕建天妃宫,以利漕运”。当时“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是当时的写照。

    这座“天妃宫”,后来成为历代的海祭中心。因为那时人们非常迷信,因而这里也经常弄神弄鬼,经常有神鬼出没。

    不仅如此,这里也成为了古代船工们聚会娱乐的场所,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外,还经常有酬神演出。后来又传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天后诞辰,届时举办皇会。椐史料记载,当时的皇会异常热闹。皇会这天,出动法鼓、高跷、重阁、狮子等民间游艺节目,通霄达旦、游人如潮。

    宫南、宫北大街亦为历代著名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天津卫的绢花、鞭炮、“刘海”空竹和“杨柳青”年画等各具特色的工艺制品享誉中国。尤其是杨柳青年画,走俏华夏南北。并相传年画可以变成真人实物,一时传致海内外。

    当时的天津,真正是集名胜古迹、风景园林、风物特产为一身,吸引了京、冀、晋、鲁、豫及至苏、闽、浙等南北客商。各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都可在此展现。这些又带动了城市建设和南北文化的发展,因而,这里的知名度,实在应不亚于我国的六大古都。因此,做买卖的,都愿意在这里做。

    去天津城北二百四十余里有一蓟县,蓟县曾为周朝时期燕国的国都,这里的名胜古迹也很多。就在蓟县西北二十余里有一座盘山,盘山又叫盘龙山。相传东汉末,董卓之乱,田畴帅众隐居于此,亦称田盘山。此山为燕山余脉,平均海拔500米,主峰近千米。名胜古迹有五峰、八石及亭台楼阁。过去曾有七十二寺观、十三座玲珑宝塔。风景有“三盘之胜”,人称上盘之松、中盘之石、下盘之水。其景色变幻多姿、四季常新。盘山有一寺院名为万松寺,原名李靖庵,传说是唐代李靖所建。又有一民间传说,清康熙年间,一只小牛在山坡吃草,随吃随长,庵内和尚心知有异,旋在草下掘出聚宝盆一只。投一铜钱入盆内,顿时铜钱满盆。和尚外出,将盆埋藏于松树下。次日回庵,只见松树满山,竟不辨宝盆藏于何处,后改庵名为万松寺。牛死后葬寺前欢喜岭,曰神牛坟。名胜古迹多,传说就多,加之董卓之乱,这里出了许多冤魂野鬼,当然这都是后话我们暂且不提。我们第一节提到的猎户老汉,就在这盘山里居住。

    过盘山西北五十余里,有一大刘庄。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因此庄里人生活都很富裕。庄里有一刘姓大户,祖居于此,老一代的勤劳,留下一大笔家业。至刘老员外这一代,已是良田千顷、骡马成群,家里呼奴唤婢,是远近闻名的财主。刘老员外有二子,长子刘天民、次子刘天赐。因刘老员外年过半百时始得次子,故名天赐。

    天赐自小娇生惯养,不幸的是五岁那年,父母相继过世。因此,他基本上是由比他大二十岁左右的兄嫂抚养长大的。兄嫂对他非常怩爱,自幼为他请来先生,教他读书识字,顺便也练些武功,目的是锻炼身体。天赐天资聪明,在十几岁上,已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并练了一手花拳绣腿的剑法。因此兄嫂对他更是另眼相看,关怀倍至。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这年刘天赐已年满十八岁,出落得一表人材,相貌堂堂。虽然自幼没出过大刘庄一步,却也是诗书满腹、风流倜傥。可在兄嫂的眼中,仍把他看成是个孩子,从不让他离开自己的眼前。

    时值严冬,转眼进入腊月,大刘庄也同所有的北方地区一样,包围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这天,风雪初霁、阳光娇好,刘天赐吃过早饭,同往常一样,来到兄嫂的房间请安。

    几句寒暄过后,天赐对兄嫂深施一礼,说:“兄嫂在上,请受小弟一礼,自爹娘去世后,小弟蒙兄嫂精心呵护,如今已长大成人,却从来没离开过兄嫂半步。昨日听老管家刘福说要去天津置办年货,现已进入腊月,转眼就是除夕,弟想随同刘福去城里转转,也好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同时也帮老管家置办年货,总是一个帮手,不知兄嫂同意否。”

    刘天民用眼睛瞅瞅夫人,见夫人对自己点点头,又低头想了想,对天赐说:“好吧,小弟已长大成人,理应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到城里会见到许多新鲜事、能学到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就同刘福一块去吧。”

    “只是弟弟没出过门,在外不像家中,办事要谦虚祥和,礼貌大度。懂得尊老爱幼,不要自恃骄横,路上要夜住晓行,处处小心,不要贪路错过了宿头,一切要听从老刘福的为是。”

    天民说完这番话,嫂嫂又对他叮嘱一番,无非是注意冷暖温饱、注意身体之事。接着天赐离开兄嫂,回到自己房中,准备打点起程。

    当天晚上,刘天民夫妇找来老管家刘福,告诉他天赐要随他进城看看,叫他准备好一切。免不了又是一番叮嘱。对他说要早去早回,争取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回到家中。并告诉他,出门在外,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弟弟。说完,就叫刘福去准备一切出门的事物。

    如在当今世界,大刘庄距天津不足三百里,当日即可往返,但在当时,山路崎岖,路上野兽强盗都会出没,马车少说也是五六天的路程。因此,不能不让长兄嫂为从未出过门的弟弟担心。

    3

    第二天,又是个冬季难得的好日子。虽然天气异常寒冷,但无风无云,正是出门的好时机。清晨,刘天赐告别兄嫂,乘上家中准备好的两匹马拉的带有毡篷的豪华马车,出发了。驾车的是刘福的儿子石头,刘天赐与刘福主仆二人坐在车中,天赐第一次离开家中,坐在车上,甚是暇意。不一会儿,马车既离开了大刘庄,奔上了当时的官道。车子离家越来越远,外边只听见马蹄踏在路上的得得声和车轮碾压在积雪上的轧轧声。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山路开始颠簸起来。刘天赐感到有些不适,即掀起车窗上的布帘,抬眼向外望去。只见外边的山、水、树、石连同大片的原野,到处都覆盖着削琼雕玉般的晶莹白雪。虽然没有缤纷的五彩,却是一派清新素洁的格调。对于刘天赐看来,简直是宛如行驶在图画中,使天赐浮想连翩。

    向外看,远山像一座座银铸的屏风,镶嵌在碧蓝的天幕里,千山万壑,似巨大的皎洁的寒玉。在这样的背景前面,曲折的山路两侧,是被冷雪染白的杂草、树木。那不知落叶的苍松翠柏,在堆满积雪的树冠中,时时闪出几枝翠叶,抛出点点翡翠般的绿光,煞是美丽。而落叶的灌木丛,褐色的树干裹上坚冰,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亮光,泛着玫瑰色的红晕,在树荫遮住的地方,则发出淡淡的青光。

    刘天赐浏览这山野间美丽的雪景,深深感到心旷神怡,如同走出樊笼的小鸟般舒畅。毕竟他是第一次走出家门,他忘记了山路颠簸、忘记了寒风扑面,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真想跳下车去,一个人在这银色的海洋中的银珊瑚间穿梭、奔跑,再喊上几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