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章 大王的隐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5章 大王的隐私 (第2/3页)

着帝国的车轮一路咆哮着冲进万丈深渊。

    自己做君王?宝鼻想到这里不禁头皮发麻,背心处更是冷汗涔涔。坐在自己对面的可是始皇帝,千古第一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代雄主,自己玩得过他?自己算什么?前世一个市井小民,穿越而来,侥幸重生到一咋。宗室公子身上,而这位宗室公子又是“万众瞩目”的一个特殊人物,稍有异动”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要连累成千上万的无辜者。

    想都不要想,绝对不要想。此路走不通,还有其它的办法。大禹治水,先堵后疏。既然强行“堵”不住,那就只有疏俊河道了。现在距离帝国诞生还有十一年,自己还有时间疏俊帝国奔腾的河道,只要把河道整缮好了,或许就能帮助帝国逃避决堤的命运,逃避败亡的命运。

    兄弟两人在车上继续探讨。但宝鼎不敢再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敢再尝试着强行“封堵”而是试着用“疏淡”的方法,比如对外要未雨绸缪,先期缓解匈奴人对中土的威胁;比如进行学室制度和取士制度的改革,先期做好官吏的储备;比如加大农耕和水利的投入,设法增加粮食的产量,确保庶民的吃饭问题;比如商贸回易,还是要借鉴计然之术,大力支持,增加税赋收入。

    秦王政对继续发展商贸一事持否定态度己自从吕不韦被赶出咸阳。大秦人就把《吕氏春秋》束之高阁,“以商富国”的策略随即被抛着。大秦人把《商君书》又拿了出来。法家重农抑商。崇本抑末,而这两年的连续征伐使得粮草物资异常紧缺,最近爆发的盐铁大案更是暴露了商贾逐利对王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新年过后,廷尉卿李斯、博士韩非等法家士卿连续上书,建议朝廷调整国策,重农抑商,把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到农耕之上。

    宝鼎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他提醒秦王政,凡事有利有弊,切切不    丸二过正,尤其在众个大争户世,保持必要的商贸以便与四圳,诵往来还是非常必要的。

    秦王政对宝鼎越来越欣赏,他感觉宝鼎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只要不断挖掘,就能获得意外的惊喜。虽然他与宝鼎在国政上的分歧非常明显,但宝鼎才华横溢,这一点母庸置疑,用得好了,就是大秦之福,老赢家之福啊。

    车驾到了咸阳宫,秦王政谈兴正浓,没有放宝鼎走,而是拉着他继续深谈。宝鼎放开心怀,高谈阔论。他的确没有实践经验,但前世所学的知识里毕竟有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借鉴的经验。信手拈来就是一番奇思妙想,就算是纸上谈兵吧,也能给秦王政以启发,让他的思路更为广阔。

    直到深夜,宝鼎才告辞而去。

    见到曝布,宝鼎急不可耐地问道:“如何?可有发现?”

    曝布警觉地四下看看,这才神神秘秘地凑到宝鼎的耳边,以低不可闻的声音说道:“琴氏家主。”

    宝鼎心跳骤然加快,脸色顿时凝重,眉头更是紧紧蹙起,目光中露出一种不可思议之色。难道我的猜测是对的?秦王政与魄清真的有一手?正是因为这咋,原因,秦王政信任魄状,而魄状则带着蜀系打算脱离楚系,崛起于咸阳?

    宝鼎稳住心神,迟疑了片刻,对曝布说道:“忘掉这件事。”

    曝布当然知道这咋。秘密的重要性,这是大王的**,一旦泄露不堪设想,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然后低声问道,“那位兄弟呢?”

    “自家兄弟,相信他。”宝鼎笑道,“就像我相信你一样相信他。”

    曝布感激地看了宝鼎一眼,躬身剩亨。他本来以为那位跟踪的兄弟死定了,公子肯定要死守这个秘密,谁知公子的胸襟气魄远非常人,根本就没有下毒手的念头。

    宝鼎匆匆回到蔡园,直奔东湖白楼。凉凉已经睡了,赵仪陪着白氏聊着闲话。宝鼎先向白氏问安,把自己这两天的行踪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