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定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  定策 (第2/3页)

治及部分军事方面,还是三省六部,不过有几部名字改了下,分别是三省:内阁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内阁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内阁、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但是其中的兵部只负责兵员征召后勤等事情,具体战争,三省六部只有协同帮助,而无太大的实权,真正的战争指挥权在皇帝本人和军堂手上,作为皇帝统辖的军堂只对军队负责,任何政事都不能参与,军堂和三省六部,除了与兵部有来往外,与其他的并没有任何交集,可以说军堂就是职业性质负责军队训练和战斗的,由于国政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上,所以皇帝本人和军堂想要发动战争,必须受到文官集团的约束。至于御史台,则独立于三省六部和军堂之外,负责监察百官,他们有权调查和收集证据,但是无权审讯定罪,他们只有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和刑部一同会审。至于皇宪议会,由曹操本家和日后各功勋世族的元老组成固定成员的元老院,然后三省六部,军堂,御史台的主要官员为不固定成员组成上院,也就是说涉及到国本的事情,诸如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必须经过皇宪议会通过才可以进行,当然皇宪议会最大的权利就是废黜皇帝,三省六部,军堂,御史台,三大体系中任何一系提出废黜皇帝的正当理由,只要元老院通过,就可以立刻召开皇宪会议进行讨论。

    当官制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曹操提出了对于大秦军队军衔的看法,由于历朝历代各种将军封号太杂,曹操在军衔方面决定用简化版本的后世军衔,分别从低到高是,少尉(十人长),中尉(百人长),中校(统领五百人),大校(统领两千五百人),虎贲少将(统领万人),骠骑中将(统领三万人),龙骧大将(统领十万人,其中一万是直属大将本人的加强军团。),然后便是荣誉军衔,元帅,成为元帅者,同时册封军爵最高等的公爵之位。在这套军衔中,尉官是最基本的军官,是大秦军队的基石,而校官则是中坚,至于他们之上有称号的将军军衔就是不折不扣的精鹰了,这里面,所有少将以上都必须出自军堂,校官以上的将军则必须全部从帝国太学军院毕业,至于校官,理论上要求出自帝国太学,但有些特别的可以以后去太学培训,总之一句话,军队要完全掌握在皇帝和军堂手上。

    对于这套军制军衔,并没有任何人反对,在荀彧他们看来,曹操给予文官集团的权力已经够大了,特别是皇宪议会,等于是给了文官集团一把随时可以提醒皇帝不要懈怠的大棒,想来以后大秦出昏君的机会会比较少一点,至少文官们是这样想的,能够把握住军队的皇帝怎么也不会是什么没用的皇帝吧,而且他们也很清楚曹操日后为子孙定下的祖制绝对会严厉得很。至少从太子殿下和两位皇子的身上,他们就看得出来。

    “那么就这样定了吧。”讨论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