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颠覆 (第2/3页)
家不知道他心中产生这个想法,很快再次被吸引了。
因为王画开始授课了,将刚才两道题目用公式表达出来。
然后一边提出各种让大家先是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然后直接告诉答案,再黑板上写出简便的公式。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同样也是对以前教学方式的颠覆,但让众人都感到耳目一。
小屁孩们还逐磨,可这些前来的大人们,都非是常人,看着听着王画的教导,再将以前一些算术题一一对照,都感到大有收获。
一堂课讲下来,竟然不知不觉地,一个时辰过去。
王画宣布下课。
孩子们都跑了出去,可大人们围了上来,众人将以前不懂的算术题都拿了出来,向王画请教,不是请教答案,而是让王画告诉他们计算的那种公式。
这对王画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不说他们提出高等涵数的。
但越问越产生兴趣,后王画发现不对了,大声说道:“不对啊,好象教导你们,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听到王画的抗议声,众人一起大笑起来。
可一会儿笑不出来了,王画开始教授第二课了。他又黑板上写下一些字符,然后写下四行字:
知、勇、克己、中庸、敏、俭
孝弟、慈严、礼(夫如妇,注,但王画没有写)、友(兄弟)
礼、义、忠、信、直、宽、惠、温、良、恭、让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但这四行字上面全部写了那种奇怪的,可能全来自大绋林某个小国的文字,或者说是符号形象一点。
王画开始说道:“这堂课我教导你们,使用一种的认字方式。”
也就是汉语拼音吧。
王画讲解了一番,众人是大哗。
现有一部重要的参考字典,《说文解字》,虽然查询字体复杂艰难,偏旁达到五百四十个,另还有异体字,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就是对音节的注释,说文解字是以六书解音节的,但这是一回事么,究竟山读山还是单?
唐朝王画刻意注意了一下,又有许多人是以平仄音韵注音节。比如去与处是六御,来与开是十灰,幕与薄却是十药,冰与凝却是十冰。这能准确标注出音节么?唯独有一门好处,写现的骈文与律诗时,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变得就容易起来。
但对发音帮助都不是很大,象小九到现也因为这个原因,他说话还不敢太快,否则大家还是听不懂。
可是众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骇然的神情,这件事王画是即兴发挥,后果没有怎么想过,但众人明白,要么被世人承认,取得与撰写《说文解字》的作者,五经无双许慎许叔远一样文坛上的功绩,要么将引起无限争议。
当然了,急议的原因也就是因为王画用了夷人的东西,为汉人的文字作音注。
让大家啼笑皆非的是,王画举例的四行字,正是包罗了孔夫子所讲的德中所有精华所,第一行字对待自己的要求与道德标准的,第二行字是对待家族与亲人的要求与道德标准的,第三行字是对待社会与国家的要求与道德标准的,第四行字是讲五伦的。
显然王画对儒家经学,特别是孔夫子的经学无比的熟悉,才精练出来这四行字。
这算是他对传统的尊重,还是对传统的藐视与有意颠覆?
王画继续讲解,既然做出来了,他就不考虑后果了。肯定有争议,守旧迂腐的老儒不会少,对他攻击的儒生不会少。可这些儒生他还会再乎么,难道他们因为生气,拨刀与自己相向?连口水也不愿意与他们喷,图奈我何?
不过他标注得很小心。
与后来的普通话不同,现唐朝官话发音很近于广东话。也不是纯粹的广东话,后来的广东话是随着南宋政权一步步南移遗留下来的产物,但已经是与当地土语结合一起了,因此变得生硬,加难懂。又经过几百年演变,早已面目皆非。
但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单论血缘来说,广东话得到华夏发音的真髓。至于普通话是什么产物,是随着金蒙清数次入主中原,游牧民族与汉语的结合体,也就是一个很混种的发音。而且是与许多异族混种的。
不过这也不能计较了,就象后来的汉人,能找出几个身上流着纯正血液的汉人?不知道有没有,但肯定有一点,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
可就是官话,洛阳发音与长安发音又有所不同。
王画想了想,还是采取了长安发音,毕竟现李家重掌权,政治中心已经开始有意向长安转移。
这有很大的区别的,采取长安官话的发音,也是一种变向地对李氏政权的承认。自己可以写《虞美人》表达对武则天现情况的感伤,可要是对李显的地位不承认,那个麻烦就大了。
这堂课就是教授声母韵母以及音节的标准发音的,还举了一些字做范例,同时连用这种发音简便检字的方式,也大约说了一下。不过王画可没有编写字典的想法,这个工程太庞大了。
一堂课再次让大家不知不觉就度过。
不管这次王画会造成什么样的争议,可除了小屁孩外,大家都隐隐感到王画这种“发明”会带来多大的简便,还有可能统一全国语言发音,带来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