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撤离荆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四章 撤离荆洲 (第3/3页)

葛亮能走多远,但她一定会好好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钟。

    抱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念,黄硕把收拢来的资金派了三个用途:三成给了雷迅。他居然得到了曹操的许可,成了少有的民间军火供应商。作坊、原料、工人……,没有一样能离得开资金;一成当做流动资金;剩下的六成,她准备用于开创新产业。

    至于去哪里投资,投资哪些行当,她自从打算撤退时起就开始和雷迅商量了。最终两人一致选中了益州和东吴。这两处地理位置偏僻,向来很少有战乱。

    益州相当于现代的四川一带,土地肥沃,气候怡人,种嘛出嘛,是个天然粮仓。乱世中最紧销的就是粮食。所以,黄硕的意思是去那边买田置地。

    雷迅完全赞同。他说不出三年荆洲必乱,到时,十万石粮草就是十万精兵。

    有了这样的“预言”,黄硕哪里还敢耽搁,恨不得马上飞去益州圈地种粮,建立一个庞大的粮米基地。只是这种事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黄硕和雷迅信来信往的商量了很久,终于敲定了一个可行的蚕食计划。

    东吴那边,孙权顺利的完成了权力的交接,已经掌控了局面。那里向来物产丰富,百姓富庶。再加上政局稳定,物流顺畅,商贾如云,简直就是投资的黄金地段。

    雷迅早就在东吴开了两家分店,同样,一家是百货商行,另一家是酒店。生意很好,不到一年,已经快回本了。

    因为在益州的开销很大,所以,黄硕对东吴的投资要求是低成本、高收益。结合东吴的实际情况,她想到了开一家船厂。首先东吴的造船业本身就很发达,已经能造出吨位较大的远洋轮船;其次,她是学机械出身的,虽然没有主攻轮船制造业,但也不算是啥都不懂;当然最主要的是,她想组建一只远洋商队,眼前可以从事高利润的海上贸易,将来说不定还能找到机会拐了诸葛亮离开这是非之地,飘洋过海的去当华侨呢。新大陆早就摆在那儿了,不一定非得哥伦布才能发现啊。

    雷迅倒没想这么远。既然黄硕跟定了诸葛亮,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帮诸葛亮打赢三年之后的那场有名的大战。战争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钱,再厉害的统帅也离不开武器、军备、粮草。战场上有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实力说话。草船借箭?哼,曹操有这么蠢吗?从这只老狐狸那儿骗个千把枝箭也许没问题,但一次就成功的骗去十万枝之多,正常情况下,那只能是罗大大的“逗你玩”。

    有自己的船厂,真的不错。至少,他可以躲过陆地上的关关卡卡,通过水路神不知、鬼不觉的把那些日积月累下来的武器装备运到东吴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他雷迅也只能做到这些。

    所以,东吴造船厂的计划顺利通过了。

    让黄硕欣喜若狂的是,雷迅决定等许昌的生意步入正轨之后就回荆洲。这边的事太多了,两人这样信来信往的打商量很不方便。再说黄硕怀孕了,很多事都没法亲自跟进。因此,他只能回来了。

    黄硕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夫人。黄夫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数着日子,翘首盼望着雷迅的归来。

    吼吼吼,人品大爆发,粉红票(梅开三度呢)、打赏、评价票全都有哇。某峰做梦都是笑醒滴。谢谢亲们,某峰一定好好努力,天天向上。马力十足,码出来的字就是不一样,倍精神……嘿嘿,自夸一下,不要打头。某峰抱头鼠窜。

    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