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六一章 特别行省区和王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六一章 特别行省区和王官 (第2/3页)

名府,京兆府,益都府,甚至是太原府,济南府这些通城大邑,可洪过就是不说选中了哪里,心知洪过有了想法,他也就不好继续多说,索性闭了嘴,每天喝酒闲谈,绝口不提选址的事。

    待到海船靠岸停泊,李通站在船舷上,望着岸上前来迎接的官员,微微有些发懵了,拉着洪过问道:“改之,这,这到底是哪里?”

    看了眼李通,洪过笑着道:“海州朐山县。”说着,他大步走上了踏板。

    “朐山?朐山?”李通念叨两句,当即脸色大变,天啊,这里是山东东路最南面,再向南,过了淮水,就是大宋的领土了,妈呀,洪过别不是要叛逃吧,不然的话,他干嘛选这么一个要命的地方?

    只可惜,现在整条船队都在缓缓靠岸,洪过带来了小五千人,不要说海州的金国官没有准备,就算有了准备,在洪过的强攻之下,怕是也抵抗不了太久。

    眼见着洪过大步走下踏板。李通的一颗心迅速向下沉去,他在中都还有妻儿老小,还有大好的前程,要是真的被洪过裹胁了去投南宋,唉,自己全家小命休矣。

    洪过没想到李通转瞬间闪过如此之多的念头,他大步走下海船的时候,早有一名穿着五品服色的官迎上来,深深的施礼下去,“海州刺史姚江,恭迎三司使大人。”

    一把扶起了老相识,洪过哈哈大笑的纠正他:“是权领三司使,另外不是大人,洪过一介布衣,当不起姚牧守如此称呼。”

    姚江急忙客气一番,笑话,现在不要说大金国了,就算是西夏和南宋,都知道了洪过这位布衣宰相,他确实不是官,可现在大金国哪个官,敢对你姓洪的不客气?

    洪过见过了姚江身后的属官之后,才好似刚刚想起似的,一把拉过了李通,向这些海州地方官介绍,他这里还有个正牌子的大金国宰相。

    心如死灰的李通并未穿官袍,所以,直到洪过介绍,那些海州的官才吃惊的过来见礼。

    又是一番客套后,洪过淡淡的问起,他要姚江办的事如何了?姚江当即表示,已经在海州城里为洪过选好一套宅子,现在就请洪过进城休息。路上,坐在洪过特意带来的马车里,姚江侧着身子对两个宰相汇报,接到了洪过的书信后,他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了赣榆县的临洪镇,用州衙的名义在临洪镇外圈地,同时采买大量的木料石料,征发了上万人,等到洪家商号的人到来后,工地早已开工。

    直到这个时候,李通才搞清楚,原来洪过早就选中了海州,现在连工地都弄好了,敢情就是为了从完颜亮那里捞一票,才叫嚣不干什么三司使。想到这里,李通不禁感叹着摇头,皇帝征召不出山,这种事怕是只有在宋国才会出现,放在金国,尤其是强势的完颜亮朝廷,就只有他洪过有这个胆子了。

    洪过倒是没有关心李通如何想的,他愣了一下,然后才让姚江仔细讲解了海州的区域,敢情那临洪镇距离海州的州城,也就是朐山县城才二三十里,却属于赣榆县所辖,这样的话,如果临洪镇有了事情,洪过身在朐山县,却要北上百余里向赣榆县行文才可以解决。

    这种事情太操蛋了,洪过暗骂一声,抬头看向了李通,“李大人,我想将临洪镇划入朐山县,你看如何?”

    李通也知道这是为了更方便的指挥,可重新规划州县治下地域是件大事,是要行文到本路都总管府请批,然后报送尚书省核准的,可不是他一个宰相就能说了算。

    听完李通的话,洪过仔细一算,饶是他现在权势滔天,这个过程走下来都要两三个月,更何况,若是有人从中作梗,就拖得更久,他可没心思去和中枢扯皮,最关键的,他这次从金国中枢要来太多的权力,整个大金国上下都看着眼红许久了,如果不能尽快做出成绩来,等到来年财赋征收时节,就等着朝廷内外奏本弹劾吧,到时候群情汹涌,怕是完颜亮都不见得能保住自己。

    朝廷上的事情,历来都是不进则退,如果洪过掌管三司财赋失败,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三司了,或许会连高丽也搭进去,他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不会容许自己的领域被人随意打破,所以,尽快解决临洪镇的归属,让自己早些打好基础,成了现在重中之重。

    想了一阵,洪过小心的对李通建议:“我拟议,用三司衙门行文,以临洪镇直属三司衙门,设置特别区域,权力上暂时不收赣榆县指派,如何?”

    李通就感觉自己头皮一阵发麻,心中一阵哀叹,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趟倒霉差事,洪过这个要求,怕是比上一个还要过分,可要他如何回答才好?

    听了李通的话,洪过笑着告诉金国宰相,他的治政路子很简单,其实用十几个字就能概括出来,那就是:制定预算,开源节流,鼓励工商。这些东西都是他在高丽扑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