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四九章 洪财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四九章 洪财神 (第2/3页)

他们都是老军头出身。能知道打仗需要钱粮就不错了,要他们变钱出来,还不等于要了他们的老命。那几位宰相们左右看看,一个个面有难色,吱唔着半天没说出来什么。

    看着宰臣们如此作为,完颜亮脸色发黑了,这班家伙装什么孙子,谁不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子侄送去了东海路,求的就是发财多多进身比较快,现在跑自己面前装模作样的,难道真的要好好收拾下,才肯老老实实的说话么?

    “陛下,那东海路自成体系,洪改之重工商这等末枝,轻农耕本业,虽然偶有成就,岂能长久,若是要兴国之道,还要说农本。”

    大家心中奇怪了,这谁啊,敢当着完颜亮的面数落洪过,还说的如此不客气,真是吃了豹子胆了。

    金国的宰相们扭头一看,立时闭了嘴,张用直,金国的帝师,同时也是洪过和完颜衮的老师,得,这是他们师徒之间的事,没人管得了。只是,宰相们奇怪,怎么今日的会议,竟然连张用直这个太常卿都来了?

    见到老师进来,完颜亮连忙走下玉阶,与弟弟完颜衮一道,亲自扶了老师。在玉阶上设了靠背椅请老师坐好,他也不敢回去御座上坐下,索性和弟弟一个样子,就站在了老师面前,规规矩矩的请教,今日张用直来做什么?

    张用直倒是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进谏,他听说完颜亮要继续征讨草原,认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不如休养生息数年,然后厚积勃发,再出战也不迟。另外的,这个老头将洪过好一通数落,说这个弟子不知体恤百姓,肆意搜刮民财,有罪无功,请皇帝不要对洪过再搞什么奖赏了,不如下旨好好申斥一番,让其重新读读圣人之言,知道治国之道。

    听着张用直的话,一班宰相们不以为然,圣人之言变不出钱粮来,圣人之言读到死,也不能万邦来朝,要想在金国有作为,还要学好经世之道,也就是治政的学问。

    有人在心底感叹一声,唉,这大儒张用直老了,说的都是些昏话。

    最后,张用直向完颜亮请命,想充任一次去宋国的贺中秋使。

    这下完颜亮急了,老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这要是万里之遥的折腾一圈,还不把老骨头扔在宋国啊。当即他就拒绝了张用直的要求。可是,张用直非要请命,这让完颜亮真的为难了,几次想拉下脸来,却都没敢,最终,是完颜衮悄悄拉了下他的袖子,递个颜色过来,让完颜亮同意下来。

    完颜亮用考虑考虑的话,好说歹说的,将张用直送走,这才回到议事上来。

    经过这段插曲,终于有人站出来,对完颜亮道:“回禀陛下,那东海路看似赋税甚众,实则与内地诸路相差不多,大家都是被洪改之的伎俩所惑。”

    众人一看,出来说话的是张浩,不由得苦笑下,也只有这个家伙敢在这个场合,公然指摘洪过的不是了。

    张浩继续解释下去,在东海路,也就是原先的高丽国,原先都是务农为主,而高丽多山少地豪强并立,所以高丽百姓穷困,这次洪改之主政,尽废高丽农业,原先从南到北遍布的庄园田亩,被洪过一扫而空,那些本应该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更是被洪过借着兵乱,尽数赶到北面山中,挖石开矿,成了每日钻进山肚子里劳动的劳工。

    另外的,洪过又将整个东海路的矿山,尽数分给了金国的大商家,鼓励这些人开矿的同时,还在东海建立船厂修整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方便这些商家,把在东海路铸造出来的东西发卖出去,现在东海路的商船,近的可以到金国日本,远的甚至能够去宋国贸易。

    古人早有教诲,做工之利十倍于耕种,而行商之利又十倍于做工,加之洪过在东海路的所有税收,也不开列具体明细,更不是交给户部统一征缴,只是每年上纳一个总数,这等于是将朝廷在内地各路分开征收的赋税,诸如对女真人的牛头税,对汉人的,田赋和纳粮,平时各路征缴的酒,茶,盐,金银矿产,行商等等税赋,归拢到了一起缴纳上来,看着数额不少,实则投机取巧罢了。

    这些话自然说的在理,张浩几乎一下击中了洪过商业体系的要害:走私。

    现在洪过就是利用高丽和日本,坐大自己的走私网络,从一开始的区区宋货和海盐走私,到现在坐拥一国,大大方方的向宋国输入货物,把在金国偷偷摸摸的走私做到了太阳底下,但是在金国的法律上,他还是在走私。

    在场每一个人都明白这件事,所以那些宰相们都不愿意说出来。就包括了完颜亮和完颜衮,也都不想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为啥?就因为洪过手面大,作人够大方,每年的礼物从没短过在场每个人,真把洪过搞垮了,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虽然张浩把这些东西捅出来,但是大家又在琢磨拿了,完颜亮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话头?

    就见完颜亮大手一挥,笑着道:“无论怎么说,他洪改之把一个破烂的高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