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混乱的日本与大和灭佛 (第2/3页)
反击,发觉周围竟然布满了平氏武士,他的源氏武士竟然都被清除掉,他立时大惊失色,比起要为上皇的死负责,他更加害怕失去了镰仓这块基业。
是以,平清盛责令源义朝回房思过后,当天夜里,源义朝就带着嫡系的儿子郎党六七人,从镰仓城的家宅出奔,逃走了。
这下子,整个关东都轰动了,你源义朝如果对上皇的死没有责任,干什么要逃走?既然逃走,那就是心里有鬼么。于是,整个关东的大小豪族,都在指责源义朝不忠不义,让源义朝几乎一夜之间成为过街的老鼠。
直到逃出了镰仓城,源义朝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的源氏武士,只是被平清盛找个借口,调在镰仓城外警戒,镰仓还有周围的土地上,本来都是在源氏的控制下的。
可是他这样一逃,反而坐实了身上的罪责,就连源氏内部。都出现了对他的指责声音。在整个关东,一时间,源义朝大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乘着这个机会,平清盛急忙下手笼络关东豪族,着实有不少人就此向后白河天皇效忠,间接的等同于报效了平清盛。这个时候,崇德登基消息传到关东,关东也开始混战起来,让源义朝更加找不到出路。
源义朝带领嫡系郎党两百多人,还有几个未元服的儿子,一路向西退走,最终在位于日本关东平原的西部边缘,武藏国和上野国之交站住了脚,得到当地的源氏豪族支持后,开始利用源氏在关东的影响力,对抗鸠占鹊巢的平清盛。
于是,日本的关东更加混乱了。
当然,还有两件事在同时发生,只是这两件事,目前来说对日本的局势影响不大。
就在摄津连战后的两天内,多达四千人的汉军在日本出现,从纪伊出发的两千金国汉军,这时进入日本的大和国并攻陷了奈良,在奈良停驻下来。另外一支军队,汉勇军两千人,在林钟的统帅下,在摄津国登陆,因为得到洪过命令,所以暂时并未向日本内陆进军,仅仅是从附近抓来劳力,在摄津国的岸边修筑城堡。
林钟的两千人还好说,大家都是洪过的私兵,汇合在一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两千金国汉军就难办了,那些人都是正牌子的金**队,而且主将叫做遏剌补,是萧裕的女婿,被送来镀金的官,若是被他知道洪过手里有上千的私兵,还是能够不经过金国枢密院,就把本应在海州的两千募军带到日本,这事传出去,还不翻天一样的镇住所有人啊。
吃不准遏剌补的反应,洪过也就不敢将其调入身边,只好一方面对其含糊其辞,一方面要求金国汉军,向当地的佛寺征收占领税。
这大和国是日本的一块神仙地。之所以说神仙,实在是那个地方遍地神仙,到处佛寺,神灵满天飞,一向是和尚权力高于土豪,土豪权力又比朝廷的统治力强,基本上成了日本的一块佛国。
遏剌补是契丹人,本来是信佛的,所以他率领军队通过大和国,对佛寺一向秋毫无犯,开始的时候每见到一座佛寺,还拿出些军粮军饷布施下,等到后来,佛寺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他可是布施不起了。
现在接到了洪过的命令,着实让他心中为难。可军令难违,洪过明为白身布衣,谁不知道他是布衣宰相,白身权奸,在东海路和日本这两处地方,洪过一句话比圣旨还管用。所以,纵然心里不愿,遏剌补还是向大和国的佛寺发布了征收令。
在日本,很多佛寺享受这样那样的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权力,就是所谓“不输不入”,佛寺不纳税是谓不输,佛寺不接受外面官府的管理是谓不入。现在遏剌补的命令,已经违背了这两种习俗,尤其大和国的大多数佛寺,都是日本朝廷和各代天皇的供养地,受着日本朝廷的香火,现在哪里会鸟一群外来的“刀伊人”?
这下让遏剌补为难了,他是信佛的,可佛寺如此不给面子,让他左右为难不好作人,不得以,惟有将这件事上报给洪过。
金军在占领地区进行搜刮,那是得到历代金国皇帝默许的行为,拿到金国朝廷上,洪过的命令也挑不出错处,谁让这个朝廷就是一群通古斯强盗建立的,强盗逻辑至今有效。
既然逻辑生效,那遏剌补的不作为,就是贯彻政令不力,是要受到申斥,乃至会被朝廷革职问罪。可是,要遏剌补违背自己的信仰,这个也难点,尤其是对佛寺的抢劫,更加为难了。
是以,接到了遏剌补的申诉之后,洪过嘴角微微翘起,心中暗自得意:小子,你终于上钩了。
洪过不管遏剌补的申诉,反而用正式的命令,重新下达了征税的命令,命令中写明了税赋征缴的截止日期,一旦违期,那就可以正式追究遏剌补的错失了。时间倒是不长,只有半个月而已。
遏剌补并非傻子,能被萧裕选成女婿的人的,又怎么可能会痴孼呆傻?早对洪过取得两场大胜怀疑在心,可是碍于上下关系,还有远在日本的事情,他可不想去碰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