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8 (第3/3页)
成德军的前辈们,也曾经遵听朝廷的号令,平叛过别的叛军,当时的血衣现在还在呢,你们凭什么说我们是贼军啊,凭什么说我们是叛军27啊,我们也曾经忠诚过,我们也曾经为朝廷打过仗。
韩愈一看他们嚷嚷,韩愈说你们先不要说,你们先听我说,看我说得对不对。
说我还以为你们都不记得你们的前辈了呢,没想到你们还记得,那就太好了。
有一件事我想问问,跟你们说一说,归顺朝廷跟反叛朝廷的利害关系。
他说,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得回答,如实地回答,说从天宝末年以来到现在,凡是安禄山、史思明等等这些叛军的首领,他们的子孙,现在还在不在朝廷做官?
那底下这些人都说,没有,这些子孙再也没有在朝廷做官。韩愈又问,说被你们杀死的节度使田弘正很忠诚于朝廷,他们家里子孙都在朝廷做官,有些还是小孩子,都做很大的官,这是为什么呀?
这是朝廷看他一片忠心,很赏识他,给他的恩惠,他们家可以说富贵至极呀。
这个你们总归都该知道吧?甲士们在底下就回答,说田弘正,你别提了,他对我们太苛刻,他对我们太刻薄,所以军心不稳都是他闹的。
韩愈紧接着问,说是吗,田弘正被你们杀了,他的家里人也被你们杀了,你们觉得还不够吗?
你们还打算闹到什么时候呢?说到这儿的时候,你看这韩愈他很会做这思想工作。
首先,这王廷凑说,我是很忠诚于朝廷的,说你忠诚什么呀,都是节度使了,你这儿还乱哄哄的,哪象个忠诚的样子。
第二,你们不是说你们的祖先为朝廷效忠过吗?那我问问你们,你们的祖先确实效忠过,可是从
“安史之乱”以来,凡是那些叛军,有没有好下场,你们现在这种行为将来有没有好下场,一看就没有。
没有好下场,我给你们个有好下场的例子来看看,就是刚刚被你们杀的人,人家一家子都做着大官呢,你们不是要功名富贵吗?
这是一条阳关道你不走,非要走那独木桥。所以这个话引到这儿的时候,这些众甲士们脸色都开始变得和悦起来,纷纷地说,觉得这侍郎讲话还有点道理,——他不是兵部侍郎吗。
王廷凑在旁边一听啊,就着了慌了,为什么呢?他害怕韩愈把这些将士心都说动了,那就不合他的意了,赶紧说,今天就谈到这儿吧,你们先都散了。
等这些甲士们散去之后,你看,他本来让这些甲士带着刀,带着弓箭是来干嘛的呢,是来给韩愈下马威的,可是韩愈几句话就分化瓦解了他的这些手下。
他让这些人散去之后,哭丧个脸跟韩愈说,说您这趟来到底需要我办些什么事呢?
韩愈说你看,你现在都是朝廷的人了,可是你把自己周围的两个城池都占领了,还包围了一个城市(深州)。
我告诉你,朝廷里头像深州刺史这样的官很多,但是他毕竟是朝廷命官,你赶紧把他放了。
王廷凑满口答应。所以这次韩愈来了以后,有一个很重大的成果,就是不但稳定了他将士的人心,而且,空口白牙地,赤手空拳地愣从王廷凑包围的一个城市里边,解救出了这个城市的刺史,也把这个城市的包围给解除了。
我们说,你没有打过人家王廷凑,被迫授予他节度使的职务,又派了韩愈来安抚人心,应该说这有点表面文章的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这种很被动的情况下,韩愈能单刀赴会,能孤军深入,能一个人深入虎穴,能够完成使命,活着回来,捎带手的,还带回来一座城市,这容易不容易啊?
这真的很不容易,也由此可以看出,韩愈不但在平定淮西的战役中显示出了他的什么呢,卓越的战略的这种天才,更重要的是他还很有外交手段,这应该是一次军事外交手段,所以我们说韩愈这个人,确实是比较全面的。
我们现在要是很认真地回顾一下韩愈的一生,就会发现,还是人家苏轼有水平,人家苏轼说那四句话,真是说得特别到位,说:“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做为一个政治家,你看韩愈在地方上做过刺史,做过监察御史,在司法部门工作过,还做过首都的市长,还做过人事部的副部长,还做过国防部的副部长,当过大学老师,当过大学校长,他的阅历是非常地完整,他不但教过书,不但从过政,不但在中央工作过,在地方工作过,而且还打过仗,而且还深入虎穴,完成过重大的军事使命。
我告诉你,就这一条,就其政治素质的综合性和全面性来讲,在唐宋八大家里头,是极为少见的。
就光到前线打仗这一条,唐宋八大家里头就他这是独一份,这是第一条。
第二,韩愈作为一个文学家,与柳宗元一起开创了著名的唐代的
“古文运动”。他和孟郊又形成了著名的
“韩孟诗派”,应该说在文学史上,韩愈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而且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的时代。
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文学家。
作为一个卓越的思想家,韩愈一生都在维护着儒家思想的这种权威性,跟佛道以及其他的对于儒家思想有干扰的这种意识形态一直在做坚决的斗争。
他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虽然在现实生活面前可能会有所妥协,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在真理的面前,他从来没有妥协过。
我们说韩愈一生有四次精彩的亮相:第一次呢是在他做监察御史的时候,上疏皇帝,请求皇帝对于发生旱灾的长安地区免除租税。
第二次,是韩愈跟随裴度讨伐淮西军,获得大胜,并且撰写了千古留名的《平淮西碑》。
第三次,就是他上疏皇帝,请求皇帝停止奉迎佛骨,并因此而被贬潮州。
最后一次,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孤军深入成德军方镇之中,安抚王廷凑这个叛军的首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句话,就是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各方面的表现都很杰出。
我们讲到这儿,大家就要留神,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提到韩愈的时候,总是会提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唐代另外一位很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
大家可能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韩柳、韩柳并称,那韩愈跟柳宗元都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两个人又是非常知己的好朋友,关系很亲密、很亲切,经常往来,书信不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是非常之复杂的,他们两个人可以说是很亲密的文坛的盟友,但是可能也是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的政敌。
他们两个可能在文章和诗歌的交谊的过程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他们两个在哲学、思想、对待佛教的态度上,又发生着很激烈的争论。
总而言之,他们俩既是朋友,又是冤家,既是友好的伙伴,同时又可能是争论激烈、辩论激烈的对手。
那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说这个柳宗元嘛,我们在传统的印象里头跟韩愈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今儿让你这么一说,都把我们给说乱了,柳宗元到底跟韩愈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一个内涵,什么样的一个真相,而柳宗元这个人,到底呢又是怎么样一个人,所有这些内容呢,就要等到我们的下一部,就是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柳宗元的时候,再给大家做进一步的解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