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专业 (第3/3页)
平时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打起仗来身先士卒,部下当效死命,故而军队的战斗力极强。
今天这位貌不惊人的同学说出的这番话,却刚好切入了联邦军队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怎么能不引起众人深思呢?
指挥军队绝不能是纸上谈军,这些普通士兵也并不只是棋局中的一枚枚棋子,要打赢一场战争,除了装备与科技之外,还有很多微妙的元素影响着战局,而赵大泽的这一番话,无形当中为众人撕开了头顶乌云的一角,令包括这位年轻女教师之内的许多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当中。
回去之后,这些高材生们立刻在校内网上发表了诸如“为将之道”,“古今名将之大比较”之类的数十篇文章,引起反响无数,并最终激起了整个联邦军队内的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当然,这些与每天埋头苦练的赵大泽已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
天才和疯子同样是孤独的。对于赵大泽这样一个每天领着步兵学员跑步的指挥系异类,许多普通学生下意识的选择了避开,不过赵大泽对此并没什么反应。在他而言,呆在指挥系学院里能学习到很多了不起的战术,那就足够了。
要说起令自己真正感到有乐趣的,还是附甲维修和军事矿物学。
事实上,赵大泽在军事矿物学课上混得只有用“风生水起”这四个字来形容。
因为赵大泽只上到第四节军事矿物学课,就已经被那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直接邀请,希望他成为自己的研究生。
说到底,既使是在南岭学院这样风气开放的学院里,肯沉下心来学习矿物学的年轻人确实是凤毛麟角。
能进得来南岭学院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绩优异的,另一种是有家族背景的,可是这两种人都不可能把时间花费在矿物学这门课上,所以矿工出身的赵大泽,自然而然成为了老教授眼中的闪亮瑰宝。
可惜时间有限,做了老教授的研究生之后就没时间学习别的科目了。赵大泽思索再三之后,还是婉拒了老教授的请求。
虽然不做老人家的研究生,但是赵大泽也同时保证,每堂课都会来听,并且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可以帮老教授采集一些矿石标本。
话已至此,老头也只好悻悻然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