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胭脂井下(三) (第3/3页)
师傅和我长得挺像的。师傅对我很好,把我当儿子一样,传我的功夫,也比传师兄们多一些。唉,可惜师傅那么看得起我,我却不能和他同生共死……”
我心下恍然,安慰了几句,不露声色地问道:“史阿,你的父母呢?怎么从没听你提起过他们。”
史阿脸色悲凄,道:“他们早就死了。我十岁以前,都在别人家过的,那家人与王师傅是好朋友。有次云游师傅路过,便把我收在身边,他从来没提起过我的父母,每次我一提,他就要发脾气,真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心下更是震动,隔了片刻,才故作泰然地道:“哦,原来如此。那你怎么知道父母死了的事呢?”
史阿叹道:“我不能问师傅,后来有一次就偷偷回去,找收养我的那家人。可那他们遭了火灾,很早就死了,我回来只好再问师傅。这一次他没有责怪我,叹息了很久,才告诉我,说他们早就死了。”
我感到心中有一股寒气冒了上来,暗道:若猜测得没有错,王越正是史阿的生身父亲,他定有极大的隐情,才不敢认这个儿子,而后来又把收养史阿的一家人尽数杀掉,以便瞒下这个秘密。可惜你一辈子的“好人”形象,在这事情上全然蜕去,彻头彻尾变成了一个坏蛋。
顿觉心灰意冷,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当下不再发问,只是推说肚饿,道:“一时半会儿官兵还搜不到这里,趁此机会,我们偷进府里,弄些吃的出来,若是能找到张床睡,就更好了。”
史阿道:“好是好,只是夫人回来,找不到我们怎么办?”
我心中暗笑,道:“去去就来,打什么紧。你当我真会在司徒府中睡大觉吗?我的胆子,还没那么大罢。”
当下从花丛中蹑足前行。天气很冷,又阴沉沉的,花园的小径旁所植的,都是些大桂花树,此时花早已谢了,枝杈上叶片皆是深色发枯,显见气候所致。
东面的假山之旁,却突地传来一个男子的朗朗笑声。我和史阿赶忙滚倒在灌木丛中,屏声静气地,只听两个人从小径慢慢地走过来,一人笑道:“杨翁真是雅兴不减哪,这么些名贵的菊草,竟然仍是花开不败,可见杨翁平日里调养的功夫。”
我心想这杨翁必是司徒杨赐无疑,要不然谁能那么悠闲自在地听别人对花草评头论足呢?
只听另一个苍老的声音感慨地道:“袁公谬赞了。杨某老矣,只能依靠这些草木鱼兽,寄情于山水之间,方能得慰老怀也。”语气间似有哀伤,颇给人沧桑之感。
那袁公显是对他甚是了解,道:“杨翁不必如此,社稷遭此大乱,乃是天意!不过黄巾贼子如今在皇甫将军手上,已毫无顽抗之力,闻说下曲阳之役,我军节节大胜,眼看就要生擒张宝那逆首了!往后天下安定,皇帝必然致力图改,兴我大汉,四海升平之刻,指日可待也。”